汶川地震灾区救灾过程中,大剂量、高强度地喷洒各种消杀剂,在有效控制瘟疫流行的同时,业已造成消杀剂的次生环境污染。为揭示高强度使用的消杀剂对居民室内、外环境及土壤、水体的污染程度,及其对人群暴露水平、特征与健康效应的影响,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有害环境中人体的暴露水平,减少健康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本项研究将消杀剂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效应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暴露科学的现场观测、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科研流程,建立社区人群暴露监测的方法,监测典型灾民安置区水体、土壤和居所内,消杀剂及其转化产物的污染状况;并根据暴露途径,结合社区环境状况,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人群暴露水平,分析其与健康/就诊情况之间的联系。研究将为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与科学依据,并为开展地震灾区大范围流行病暴露健康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该研究中积累的经验也将对今后开展暴露科学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基于Pickering 乳液的分子印迹技术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汶川地震后高强度使用消杀剂的环境污染及其儿童暴露研究
汶川地震灾区地应力环境突变及其工程效应研究
汶川地震灾区大型泥石流灾害链效应研究
汶川地震灾区滑坡分布的变化规律及其驱动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