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典型花岗岩类的形成及其侵位-剥蚀的时差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072144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55.00
负责人:王孝磊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周金城,舒徐洁,张鹏飞,冯冲
关键词:
新元古代花岗岩江南造山带岩石成因侵位剥蚀时差
结项摘要

新元古代花岗岩是江南造山带内岩浆岩的主体,具有独特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型式,蕴含了扬子-华夏板块拼接及江南造山带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重要信息。新的元古代地层年代学资料表明,这些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围岩地层的年代可能跟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在误差内无法分开。这对花岗岩的成因和江南造山带的构造演化产生了新的疑问,使得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形成及其侵位-剥蚀的时差成为当前江南造山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拟选择该造山带内三个典型的花岗岩体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同位素地质学和年代学工作,结合围岩地层的年代学测试,同时分析花岗岩中包体所携带的物源及热源信息,揭示这些花岗岩的成因,分析花岗岩侵位-剥蚀的时差,探讨其形成和隆升的动力学机制。通过本项目研究,有助于了解江南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示扬子-华夏板块间的拼接历史。

项目摘要

本项目通过详细的锆石原位U-Pb-Hf-O同位素研究,揭示了江南造山带内新元古代典型花岗岩类的形成与源区的差异与不同成分熔体的加入有关。西段的花岗岩源区有较多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而东段则有较多的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东段的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在晚阶段有较多表壳物质的参与,从使得岩浆的同位素成分从I型向S型转变。花岗岩所侵入的双桥山群地层的碎屑锆石最大沉积年龄分布在860-830 Ma之间,直接接触的围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ca. 850 Ma,与双桥山群地层相当的骆家门组的砾岩的最大沉积年龄为863±10 Ma。这些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侵位与所侵入的双桥山群相当地层的形成可能有15-20Ma的时间差,而双桥山群地层的其他层位可能在花岗岩侵入时或者之后才开始形成。这一时差完全可以由造山过程所形成,而不一定与地幔柱有关。项目按计划完成预定任务,发表标注资助文章8篇(其中国际SCI刊物文章6篇)。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CFRP加固研究

DOI:10.19713/j.cnki.43-1423/u.t20201185
发表时间:2021
2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DOI:10.13465/j.cnki.jvs.2020.09.026
发表时间:2020
3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DOI:10.19701/j.jzjg.2015.15.012
发表时间:2015
4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栓接U肋钢箱梁考虑对接偏差的疲劳性能及改进方法研究

DOI:10.3969/j.issn.1002-0268.2020.03.007
发表时间:2020
5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辽东古元古代前造山期巨量花岗岩的侵位与热演化

批准号:40002015
批准年份:2000
负责人:李三忠
学科分类:D0210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江南造山带东段晚元古代幔源火成岩及其构造意义

批准号:40872051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董传万
学科分类:D0204
资助金额:4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江南造山带西段梵净山新元古代玄武岩岩浆演化与构造背景研究

批准号:41603039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张嘉玮
学科分类:D03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天堂寨花岗岩侵位机制与碰撞后造山带演化的动力学联系

批准号:4097213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杨坤光
学科分类:D0211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