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林产品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人工林成为各国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海南等17个省区栽种桉树人工林200万hm2以上,居世界前列。桉树人工林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学术界关于桉树人工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争论不断。海南西部及西南部少雨,年降雨量1000mm左右,干旱指数>2,桉树浆纸人工林工程不断推进,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不断重复定期轮伐与多代连栽的人类活动对区域土壤生态水文环境施加重大影响。本项目以桉树人工林的合理和科学地发展和经营为目标,选取海南西部儋州林场为研究靶区,从揭示区域土壤水分变化与降水、水资源变化之间关系入手,通过连续定点实验观测,并通过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延长实验时间序列,阐明不同林龄、不同连栽代次的桉树浆纸人工林土壤水分平衡的规律,评价桉树浆纸人工林工程的土壤生态水文环境效应,寻求合理的连栽方式与栽培制度,科学经营,实现桉树浆纸人工林持续发展。
海南是我国重要的桉树分布区。大规模集中连片、定期轮伐与连栽经营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本项目围绕桉树浆纸林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原因开展研究,在水资源、土壤水分变化及原因,以及桉树林管理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或成果。. 海南西部、北部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非农用地增加为主要标志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造成区域生态环境退化。1971-2011年儋州气温呈现波动升高,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特别是近10年,8个年份降水量低于近41年平均值,降水10a距平值不断扩大,达到-202.5 mm,地表水资源量相应减少22.33%。. 大气降水是桉树林土壤水分最主要的补给来源。降水量大小、降水形式及时间分配等直接影响水分在土壤中的再分配。研究区6~11月为雨季,各个样地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增加,并且9、10月份的土壤水分达最大;12月~次年5月为干季,土壤水分较少,并逐渐下降。2010、2011和2012年桉树林地0-150 cm土层土壤质量含水量分别为8.77%、9.71%和9.73%,而同期对照椰林林地分别是9.65%、10.93%和10.68%;表明桉树林的耗水比椰林要高,造成的土壤水环境影响比椰林地要大。. 连载代次相同,树龄越大,土壤水分愈少;树龄相近,连载代次愈多,土壤水分愈少;与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影响更大。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土壤蓄积水分增加,对桉树生长以及土壤水环境改善具重要作用。各林龄桉树人工林胸径7-10月增长最快,4-6月较快,而11月至次年3月增长较小;林龄、气象、土壤等环境因子中,气温对植株生长影响相对较小,而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加直接与显著。. 桉树林土壤水分平衡依赖于降水、蒸发、蒸腾的对比关系,而随着林龄、材积以及密度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桉树林蒸腾耗水可能是其减少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种植密度控制、采伐周期优化等桉树浆纸林的生态管理措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小跨高比钢板- 混凝土组合连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西部地区农业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转变
半干旱黄土高原苜蓿草地撂荒过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连栽桉树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磷素积累、分布与转化过程研究
海南外来种桉树人工林土壤生态变化土壤动物监测研究
多代连栽杉木林土壤氮循环障碍与功能微生物演变机制
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素矿质化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