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在动态工作条件下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在精密定位、仪器动态跟踪、主动隔振等应用中引起系统控制不稳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GMA的应用。现有GMA迟滞模型多建立在准静态模型基础上,适用频率范围窄,参数辨识时间长。本项目在能量场模型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基础上,对与频率、磁场变化率、应力相关的迟滞特性进行动态修订,结合唯相算子的表达形式,建立适用于宽频带工作的动态迟滞模型;并提出离线辨识和动态辨识相结合的二次参数辨识方法,缩短参数辨识时间;在此非线性模型基础上,设计逆模补偿控制器和非线性控制器,实现GMA的迟滞补偿实时控制。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对GMA的动态性能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关键技术,并对其他具有迟滞效应的铁磁、铁电、铁弹材料的研究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在动态迟滞建模、参数辨识方法、控制策略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在动态工作条件下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在精密定位、仪器动态跟踪、主动隔振等应用中引起系统控制不稳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GMA 的应用。现有GMA 迟滞模型多建立在准静态模型基础上,适用频率范围窄,参数辨识时间长。本项目在吉布斯自由能的基础上,建立了磁致伸缩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模型。结合Jiles-Atherton模型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对与频率、磁场变化率、应力相关的迟滞特性进行动态修订,建立适用于宽频带工作的动态迟滞模型。考虑实际使用中,GMA基本处于偏置和未饱和状态,在分析迟滞曲线形状和面积变化规律基础上,建立GMM的偏置未饱和小回线迟滞模型。针对模型中存在的参数较多,且相互关联,提出离线辨识和动态辨识相结合的二次参数辨识方法,主回线准静态下模型参数进行离线辨识,而动态修订参数进行在线辨识的策略,缩短了参数辨识时间。辨识方法采用粒子群算法和带交叉因子的粒子群改进算法;在此非线性模型基础上,设计了由CMAC神经网络实现的逆模补偿控制器,结合PID控制,实现GMA 的迟滞补偿实时控制,大大改善了系统的控制性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内点最大化与冗余点控制的小型无人机遥感图像配准
滴状流条件下非饱和交叉裂隙分流机制研究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压电执行器迟滞特性的动态建模与直接控制研究
基于GMA的微致动结构建模理论和控制策略研究
压电变形镜的率相关迟滞建模与补偿
动态迟滞非线性系统建模、控制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