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中的麻粒岩相和榴辉岩相堆晶岩捕虏体,以其特有的地质产状、层状堆晶构造、矿物岩石学、年代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和高温高压波速实验研究表明,显生宙以来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可能是多期的,由幔源岩浆底侵壳一幔边界形成的镁铁质堆晶岩,分别经历了下地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上地幔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提供了壳—幔过渡带存在的证据。中生代晚期(120-140Ma)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陆壳垂向生长,形成现今下部下地壳的高速麻粒岩相堆晶岩层。相比,经过漫长地质演化的地体麻粒岩则可能位于上部下地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主控因素对异型头弹丸半侵彻金属靶深度的影响特性研究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安徽铜陵-繁昌地区中生代岩浆底侵作用与成矿关系
华北中部吕梁地区新太古代构造-岩浆作用与地壳演化
西藏冈底斯中段花岗杂岩是底侵-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吗?
天山后碰撞阶段埃达克质岩石及底侵作用和地壳垂向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