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Hg系硫族化物纳米荧光探针的控制合成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21063005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覃爱苗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廖雷,温玉清,苏和平,唐平,陈海念,赵非超,张溪
关键词:
可控合成荧光纳米粒子Hg系硫族化物近红外
结项摘要

近红外发光硫族化物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新一代荧光探针,为活体基因表达和酶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项目拟对水热法控制合成的近红外Hg系硫族化物纳米荧光探针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反应物前躯体结构特点和浓度、稳定剂、溶剂、介质的酸碱度、反应的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合成纳米粒子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获得纳米晶的优化可控合成工艺;(2)在可控条件下,分别从晶体结构及生长环境(如溶液的过饱和度、pH 值、温度、成分和杂质等)两个方面分析纳米粒子形成阶段的动力学过程,找出晶体生长速率常数,建立动力学模型;(3)探讨纳米粒子的结构、形貌、尺寸和包裹物与其荧光特性的关系,揭示其发光机理。着重研究近红外Hg系硫族化物纳米粒子荧光探针的可控合成、尺寸、形貌与发光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其在活体成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摘要

本课题采用水相法成功制备了一序列包括HgTe、HgSe、HgS、Ag2S、Ag2Se、Ag2Te等高稳定性的水溶性近红外发射(发射峰均位于700-900nm处)的汞系及银系硫族化物量子点荧光探针。系统研究了碲源/硒源、反应温度、反应物比例、表面活性剂种类及用量、惰性氛围、体系的酸碱性等合成条件及放置时间对水相硫族化物量子点的形貌、结构及荧光光谱(主要是荧光特征峰强度及分布)的影响及规律,优化了合成工艺并讨论了量子点的发光机理。同时还初步评价了HgTe、HgSe和Ag2Se等量子点的细胞相容性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汞系硫族化物荧光量子点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及一定的抑菌性能。本课题研究结果为硫族化物量子点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标记及活体组织成像技术等方面提供了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OI:10.7498/aps.67.20171903
发表时间:2018
2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20.06.004
发表时间:2020
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18.02.019
发表时间:2018
4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DOI:10.7544/issn1000-1239.2018.20170425
发表时间:2018
5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物联网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与挑战

DOI:10.3969/j.issn.0255-8297.2020.01.002
发表时间:2020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氧杂蒽的近红外活性硫比率荧光探针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批准号:21572209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叶勇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近红外超分子荧光探针

批准号:21674075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宋波
学科分类:B0110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近红外发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肿瘤分子成像分析

批准号:21675042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刘长辉
学科分类:B0404
资助金额:6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近红外磁性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的检测、分离一体化研究

批准号:21342012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申有名
学科分类:B0112
资助金额:10.00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