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杨树的抗非生物逆境能力种内的变异程度和水平研究不多,本研究以杨树不同种群以及同种群内雌、雄个体的扦插苗为材料,对比研究其干旱适应性的差异,揭示这种差异的生理生化与蛋白质基础,分析抗旱能力、脱落酸浓度、碳同位素和干旱诱导蛋白的内在联系,并结合材料的来源地环境,阐明杨树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机制;特别是针对逆境环境下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中常见的性别比例失调现象,研究雌雄个体抗旱能力的差异,并检验这种差异是否完全由于生殖生长差异导致的物质分配造成的。.该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树木生态生理学,特别是抗旱生理的基本理论问题,预计可将抗旱性研究深入到蛋白质水平;同时其研究结果可为树木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化及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也可为抗旱转基因植物的培育与筛选提供理论参考。而且,杨树作为重要的用材树种,无性繁殖容易,因此选择利用抗逆性强的种群内的雄(或雌)性个体进行造林,可产生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重大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演化进程和研究评述:基于工程项目治理系统的视角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乡村类型视角下干旱区社区恢复力评估及优化策略--以民勤绿洲为例
农牧交错带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短期不同水平氮添加的响应
海南铜鼓岭鸭脚木种群动态特征研究
基于性别差异的养老设施空间适应性优化策略研究
康定柳对增温性别间差异响应的分子机理
杨树性别的分子标记及开花调控基因的克隆
胡杨peu-miR129及其靶基因调控杨树干旱胁迫适应性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