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脂代谢既影响猪肉品质,又关系人类健康。人、鼠现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GPR)调控宿主脂代谢。猪基因组中也存在GPR基因,并已报道GPR43在猪脂肪组织中的表达。但是,猪的GPR和SCFA在介导肠道微生物调节宿主脂代谢中的作用研究未见报道。为探讨SCFA及其受体在介导肠道微生物调节猪脂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将从两方面展开:1)在体研究GPR在猪肠道和脂肪细胞中表达方式(时间、空间、数量),及其与肠道微生物区系演替和SCFA产生能力间的关系;2)猪原代脂肪细胞模型探明SCFA与GPR、Lapetin基因表达的直接关系。以SCFA及其受体GPR为切入点探讨微生物区系调节猪脂代谢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加深对猪脂代谢机制、脂沉积规律的理解,为营养调控猪脂代谢,改善猪肉品质,促进人类提供新的可行途径。
人和啮齿类动物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SCFAs)、G蛋白耦联受体41和43(GPR41和GPR43)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本项目为阐明短链脂肪酸及其受体对猪的贡献,分别从在体和离体两个层面展开了研究。在体研究以新生至育肥结束的健康猪为对象,首先从猪的回肠和脾脏中获得了GPR41和GPR43的cDNA全序列,其分别编码335和329个氨基酸、具有7个跨膜区的蛋白。GPR41和GPR43在猪的多种组织(肝脏、脾脏、回肠、结肠和脂肪等)中均有表达,分别在脾脏和回肠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脾脏、回肠、结肠和脂肪中GPR41和GPR43的表达与猪的发育阶段有一定的相关性,早期发育阶段的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离体研究首先建立了猪前脂肪细(SVF)的体外分化模型,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丙酸和丁酸可促进分化,油红染色的成熟脂肪细胞数目、脂肪细胞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BP4和leptin)的表达水平均显著提高。SCFAs可结合至细胞膜上的GPR41和GPR43,通过激活cAMP-PKA-CREB 信号通路、抑制AMPK通路或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调控细胞功能。然而我们没能在分化和未分化的猪SVF中检测到GPR41和GPR43 的表达,说明 SCFAs 对猪SVF分化的促进可能不是由GPR41和GPR43介导。Rp-cAMPS(cAMP类似物)对猪SVF中PPARγ 和C/EBPα mRNA基础值和丙酸、丁酸诱导表达值均无影响,进一步验证了SCFAs对SVF分化的促进作用不是通过依赖于GPR41和GPR43的cAMP-PKA-CREB途径实现。AICAR(AMPK激活剂)可提高 PPARγ 和C/EBPα mRNA基础值和丙酸、丁酸诱导表达值,说明SCFAs对SVF分化的促进作用可能与AMPK的抑制相关。Trichostatin A(HDACs的特异性抑制剂)可提高猪SVF中PPARγ 和C/EBPα mRNA基础值,但对丙酸和丁酸诱导的PPARγ 和C/EBPα mRNA值无影响,说明SCFAs 可能通过抑制HDACs 活性,从而促进SVF的分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调节α-synuclein的机制研究
淋巴毒素β受体调节猪肠道免疫和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研究
肿瘤短链脂肪酸代谢PET显像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