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微分析技术,针对太湖及其周边地区新发现的淤泥层中不规则状体的形变石英碎硝颗粒及五通组石英砂岩中的形变石英,进行深入的冲击矿物学研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系统研究形变石英的面状裂隙及面状变形特征的晶体取向;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石英中的晶体位错线等微结构及击变石英玻璃和可能存在的石英高压相,确定冲击变质的独特特征;通过对不规则状体在太湖区域的分布状况研究及其所在淤泥层位的年代学研究,为界定太湖冲击事件的规模及年代提供全面和准确的依据。另一个重点是太湖诸岛及周边区域的泥盆系五通组石英砂岩中形变石英的深入研究,采用新技术在原位岩石中寻找确凿的矿物学冲击证据。最终目标是结合本研究所得的实验数据和相关的理论知识,探讨全新世时期太湖冲击成因的可能性和冲击机制,对太湖地域的地质演化及江南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提供新认识。
“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形变石英的冲击变质研究”工作基本按计划完成。对太湖地区的砂岩中的石英颗粒做了大量细致的野外采样工作和室内研究工作,取得了充分的数据,有不少新的认识,再一次复兴了太湖冲击成因假说。尽管太湖石英颗粒的变形特征不足以提供确凿的冲击证据,但总体思路并没有错,传统的接触型冲击成因说并不成立,而全新世的空中爆炸冲击假说可解释太湖的大、浅、平、新等特点。在太湖地区广泛分布的富含锐角石英碎屑的菱铁矿结核体为此假说提供了线索,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另外因室内样品制样过程中的失误导致太湖冲击成因研究的认识走了一些弯路,曾一时错误地认为找到了确凿的冲击证据。太湖盆地成因研究非常复杂,非一时可解决,而且太湖的空中爆炸冲击假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值得继续深入。在本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两篇国内核心文章,两篇本科论文,三篇国外会议摘要,6篇国内会议摘要。后续工作还在进行,2013年一篇国际会议摘要,SCI文章正在撰写与送审中。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人工智能技术在矿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中的融合应用
面向工件表面缺陷的无监督域适应方法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柯石英-退变质石英-寄主矿物系统的晶体缺陷与"水"的赋存状态及其关联机制
柯石英及退变质石英多晶以及界面过渡带的超微结构研究
α-石英晶体的超快激光激波冲击相变实验研究
石英晶体无加工变质层理想镜面的超精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