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各种孔洞结构及维数的各类金属-有机纳米团簇分子笼、球、管及其形成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结构的组装方法与规律。通过自组装与模板导向组装等方法,设计合成具有不同孔径、高级有序结构、潜在应用价值的金属-有机团簇聚合物材料;通过有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和结构调控,自组装各类金属-有机纳米分子笼、球、和一维、二维或三维的团簇聚合物;实现金属-有机纳米团簇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探索金属-有机纳米团簇分子笼、球、管的空间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规律,寻找这类化合物在功能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
自项目执行以来,我们按照研究计划,围绕团簇及其化合物的制备与功能开展工作并取得了重要进展,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完成了计划任务,实现了课题预期目标。我们探索了具有各种孔洞结构金属-有机纳米团簇分子笼、球、管以及基于分子笼、球、管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组装方法与规律,利用有机桥联配体与金属离子的协同作用调控其结构与性能,深入研究了不同模板剂在无机-有机纳米分子笼、球、管合成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实现此类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和结构调控。重点开展了杯芳烃金属团簇,稀土高核团簇,超分子纳米笼簇和基于分子笼簇的扩展结构等四个方面的研究。通过自组装与模板导向组装等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各种不同孔径的、并在光、磁和气体存储与分离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金属-有机团簇材料。.经过五年的研究,共发表论文73篇,其中IF>5.0的论文29篇(1篇 Acc. Chem. Res.,1篇 Nat. Commun.,2篇 Angew. Chem. In. Ed.,6篇 Chem. Sci.,5篇 J. Mater. Chem. A,9篇 Chem. Commun.,3篇 Chem. Eur. J.,1篇 Nanoscale, 1篇J. Mater. Chem. C),其中1篇Chem. Sci.,3篇Chem. Commun.和1篇CrystEngComm为封面文章,并受邀分别在Acc. Chem. Res.和Chem. Rec.上撰写有关分子笼组装的综述文章。项目主持人被第41届国际配位化学组委会邀请作为分会主席在新加坡组织了“金属团簇化学”分会,邀请50多位国际知名金属团簇化学家参加会议。为Springer出版社“Structure and Bonding”丛书中“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撰写专章。申请专利4项,授权专利4项。已培养了博士毕业生15名,在站博士后2名。“无机-有机杂化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和调控”荣获2013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滚动直线导轨副静刚度试验装置设计
金属团簇化合物及嵌埋团簇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
束流团簇制备“量子结构”材料及其性质研究
含有机硫金属团簇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金属有机功能团簇的构筑规律与结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