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巢环境炭角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演替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3107001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4.00
负责人:文华安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李赛飞,李国杰,钱茜
关键词:
演替多样性炭角菌白蚁巢
结项摘要

炭角菌是白蚁和其共生菌蚁巢伞活动结束后废弃蚁巢上的优势菌,炭角菌物种多样性以及在蚁巢上的演替过程对揭示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态学方法,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白蚁巢中炭角菌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我国白蚁巢炭角菌的种类及分布;同时通过白蚁巢被废弃前后不同阶段炭角菌及其环境变化研究,找出影响炭角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和变化规律,探讨蚁巢伞和炭角菌演替的基本规律,为揭示炭角菌自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此外炭角菌产生多样活性化合物,是先导化合物和创新药物发现的重要源泉。通过研究将极大丰富我国炭角菌资源、阐明炭角菌自然功能以及为利用炭角菌资源奠定生物学基础。

项目摘要

炭角菌是白蚁和其共生菌蚁巢伞活动结束后废弃蚁巢上的优势菌,炭角菌物种多样性以及在蚁巢上的演替过程对揭示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采用形态学及分子生态学方法,对采集自我国云南、四川、湖南、广西以及贵州的白蚁巢中炭角菌物种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我国白蚁巢炭角菌的种类及分布;通过白蚁巢废弃前后真菌群落及其环境理化性质变化研究,探讨了蚁巢伞和炭角菌演替的基本规律,为揭示炭角菌自然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炭角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分析及活性测定,明确了其发挥生物活性功能的物质基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DOI:10.15957/j.cnki.jjdl.2016.12.031
发表时间:2016
2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4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5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端壁抽吸控制下攻角对压气机叶栅叶尖 泄漏流动的影响

DOI:
发表时间:2020

文华安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370004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30770013
批准年份:2007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药用真菌白蚁巢炭角菌抗氧化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批准号:31000036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宝丽
学科分类:C0102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黑柄炭角菌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及其生物合成潜力挖掘

批准号:81903513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李静
学科分类:H3402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西北沙区花棒土壤共生真菌物种多样性演替规律研究

批准号:31470533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贺学礼
学科分类:C0305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AM真菌物种多样性演替规律研究

批准号:41161043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蔡晓布
学科分类:D0709
资助金额:63.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