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曼不动杆菌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及耐药株药物敏感性改变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81101285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5.00
负责人:周志慧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浙江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4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4-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符一骐,华孝挺,陈衍,傅鹰,季京淑,王秀华
关键词:
基因组转录组异质性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粘菌素
结项摘要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在全球广泛流行,对其引起的感染,目前推荐的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多粘菌素。但PDRAB对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广泛发生,严重影响PDRAB感染的治疗效果,而异质性耐药株常发生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恢复,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将在已完成鲍曼不动杆菌ZPO6全基因组序列测序的基础上,以该序列为参考序列,通过对传代诱导得到的2个我国流行最广泛的ST型鲍曼不动杆菌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子、母代菌株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分析,识别其中的SNP、插入/缺失基因、表达差异基因,进一步通过功能分类识别与多粘菌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及与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改变相关的基因;对识别出的基因在不同ST型鲍曼不动杆菌中进行验证,并通过基因敲除等方法进行确认。最终阐明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及异质性耐药株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机制,为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株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项目摘要

本研究通过传代诱导获得我国流行最广泛ST型鲍曼不动杆菌ZJ06的多粘菌素异质性耐药子代ZJ06-200P5-1, 在已完成鲍曼不动杆菌ZJO6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以该序列为参考,对子、母代菌株进行全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分析,识别其中的SNP、插入/缺失片段、表达差异基因,进一步通过功能分类识别与多粘菌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及与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改变相关的基因;对识别出的3个目标基因进一步通过荧光定量PCR及基因敲除等方法进行转录水平和基因功能验证;运用流失细胞术检测了细菌膜电位变化,发现多粘菌素耐药菌株膜电位较亲本株明显降低,进一步揭示多粘菌素的耐药涉及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建立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敲除技术,并成功获得目标基因敲除菌株;评价了菌株获得耐药的适应代价,发现多粘菌素耐药造成了较高的适应性代价。该项目为进一步明确多粘菌素耐药机制指明了方向,为多粘菌素合理应用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也为鲍曼不动杆菌异质性耐药株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DOI:10.3969/j.issn.1673-1689.2021.10.004
发表时间:2021
2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转录组与代谢联合解析红花槭叶片中青素苷变化机制

DOI:
发表时间:
3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PI3K-AKT-mTOR通路对骨肉瘤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DOI:
发表时间:2021
4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DOI:10.7685/jnau.201807013
发表时间:2019
5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9
发表时间:2018

周志慧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鲍曼不动杆菌多粘菌素耐药新机制研究

批准号:81802041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慕心力
学科分类:H2206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批准号:8123003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俞云松
学科分类:H2206
资助金额:28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
3

多粘菌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TnpISAba11核糖开关的分子机制研究

批准号:31401099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栾广信
学科分类:C0602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NO调控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机制研究

批准号:31600116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邓珊珊
学科分类:C0108
资助金额:19.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