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一个简单、有效的甘薯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系,这一培养系适用于十多个甘薯主要品种。由甘薯品种与第Ⅱ群近缘野生种的十二个杂交不亲和组合获得大量体细胞杂种植株,用同工酶和RAPD分析进行了鉴定。获得的种间杂种植株形态变异较大,一些杂种植株具有较强的抗旱性。细胞学观察表明,这些体细胞杂种为混倍体。特别是这些杂种植株育性正常,能同甘薯进一步回交,并获得一批回交后代。本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发表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博士1名、硕士2名,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论文已被美国、日本CIP等的研究者索取和引用。完成了全部预期计划,达到了研究目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长链烯酮的组合特征及其对盐度和母源种属指示意义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调控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气力式包衣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研制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克服甘薯组种间交配不亲和性及对杂种后代规律性研究
甘薯体细胞杂交及其在甘薯育种中利用价值的探讨
用细胞辐射诱变创造甘薯优质、耐旱突变体的研究
棉属种间杂种利用及种间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