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是一种免疫病理性疾病。免疫逃避是虫体在机体内生长发育和致病的前提,免疫抑制是虫体免疫逃避的主要机制之一,宿主免疫调节失衡是免疫病理形成的主要机制。新近发现MDSCs具有强大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引发T细胞向Th2方向分化,与肿瘤免疫逃逸、弓形虫等病原体免疫逃避和宿主免疫调节密切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血吸虫感染鼠MDSCs较正常鼠明显升高;MDSCs在感染性休克模型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据此推测:MDSCs可能参与血吸虫免疫逃避和宿主免疫调节。我们拟构建血吸虫病小鼠模型,鉴定、分离和分析MDSCs增殖、特性和变化;检测诱导MDSCs增殖的抗原种类;分析各型MDSCs对各期血吸虫病感染鼠CD4+、CD8+、Th1、Th2等细胞的免疫学功能及差异影响;研究MDSCs诱发T细胞分化类型;探讨MDSCs在血吸虫免疫逃避及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机制,为血防新药和疫苗研发提供新策略。
构建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不同时期采集小鼠骨髓、肝脏、脾脏、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MDSCs;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血液、骨髓及脾脏的MDSCs在第3、5、7周显著性增多;肝脏中第5周、7周显著增多。分选的MDSCs纯度在99.2%以上;形态学鉴定为幼稚单核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再根据Gfi1-GFP表达、Gr-1和CD11b表达高低分选出M1、G1、G2、G3四个亚群;纯度在99%以上;四群细胞占MDSCs中百分比依次为:13.25%、4.04%、28.9%、20.95%。形态学检测M1是幼稚单核细胞,为圆形和椭圆形核;G1以环形核幼稚粒细胞为主;G2以环形核和分叶核幼稚粒细胞为主;G3以分叶核和多形核幼稚粒细胞为主。再分别标记CD62L、Ly6C、CD204、CD206、CD80、CD86、TLR4、TLR2、CD124、CD210,经流式细胞术分析M1、G1、G2和G3表型差异,结果显示:G1和G2高表达CD62L和Ly6C,M1和G3高表达Ly6C且部分高表达CD62L,四个亚群均低表达CD204、CD206和TLR2及CD80、CD86和CD124,四个亚群均不表达TLR4和CD210。将从血吸虫病小鼠体内分离的MDSCs及四个亚群细胞分别与CD4+T、CD8+T细胞体外共培养时发现:MDSCs及亚群均可抑制CD4+T和CD8+T细胞的增殖,G2、G3抑制作用最强,且抑制作用随培养体系中MDSCs比例增加而逐渐增强。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亚群IL-4、IL-10、IL-13、TGF-β1、IFN-γ及ArgI、NOS2的RNA表达水平,发现G2表达IL-4和IL-10较高, G3表达IL-10和IFN-γ量较高,证明G2、G3可能通过分泌上述CKs参与免疫抑制效用;四个亚群均未检测到ArgI表达。在NOS、NOS2、ArgІ抑制剂阻断实验时发现:三种抑制剂均不能阻断G2和G3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表明G2和G3免疫抑制机制可能与NOS2和ArgІ无关。本研究证实MDSCs是血吸虫感染小鼠体内的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参与血吸虫与宿主间的免疫调节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IL-4、IL-10、IFN-γ有关,与NOS2和ArgІ无关,但其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抗生素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做客肿瘤细胞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基于免疫反应抑制MIL- 101(Fe)电催化活性的肌钙蛋白I电化学传感器
日本血吸虫Cystatin分子在免疫逃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TLRs信号通路和Treg在Hp逃避宿主免疫清除和疫苗免疫保护中的作用
宿主microRNAs在Treg细胞介导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免疫逃避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日本血吸虫免疫逃避机制相关分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