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岩石圈地幔减薄转换过程的结束一般以出现源自亏损地幔的基性岩为标志。在大别山晚中生代地幔属性研究中,晚中生代源自亏损地幔的基性岩尚未被报道。本项申请拟综合采用现代地质学、岩浆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成因模拟的理论与方法,以大别山早白垩世晚期基性岩脉和晚白垩世玄武岩为主要研究对象,调查基性岩的分布规律,限定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分析基性岩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深入理解基性岩浆的性质、起因、源区和演化。结合早白垩世早期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基性岩脉现有研究成果,剖析晚中生代不同时代基性岩源区的变化与地幔演变的关系,深化对岩石圈地幔由厚向薄、由富集向亏损转换的理解。
本项研究拟通过对白垩纪不同时代基性岩源区的研究揭示岩石圈地幔的变化,主要取得的成果有:(1)大别山早白垩世早期小河口镁铁-超镁铁岩经历了AFC过程,涉及晶体堆积、硫化物溶离、填隙熔体演化和同化混染等过程,其源区并没有前人认为的那么富集;(2)在大别山厘定出一批弱富集地幔来源的早白垩世中期基性岩脉;(3)大别山最早亏损地幔来源的辉绿岩年龄为111.6 Ma;(4)大别山晚白垩世不同类型玄武岩具有亏损或略富集的Sr-Nd同位素特征。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贵州苗族腌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道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倡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滑坡监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基性岩铅同位素组成和地幔特征反演
皖南中生代基性岩:源区性质和构造背景
华北及邻区晚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与岩石圈伸展耦合关系
赣南及其邻区晚中生代基性岩墙群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