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电化学过程耦合混合对流换热及传质强化

基本信息
批准号:5097600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36.00
负责人:郭航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叶芳,韩俊华,裴媛,赵金钢,周玉明,聂志华,杨亮,陈悦平
关键词:
全被动式传质混合对流传热燃料电池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化学反应驱动强制对流及其对混合对流的影响、燃料电池内混合对流局部换热系数及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传质强化及流场优化以及非稳态工作条件下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运行对策等问题展开研究工作。通过运用燃料电池微重力实验技术、微型薄膜瞬态热流计和微型瞬态薄膜热电偶的制造和测试技术、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表面测量技术及传质实验技术、燃料电池负载控制及动态响应测试技术、微通道实验技术等,掌握全被动式微小型燃料电池混合对流传热规律,得到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强化传质措施,进而提出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优化设计方案并体现在样机中。本项目将为新一代便携式高能量密度燃料电池电源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为研究对象,对电化学反应驱动强制对流及其对混合对流的影响、燃料电池内局部热流密度分布规律、传质强化及流场优化以及非稳态工作条件下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运行等问题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运用燃料电池微重力实验技术、微型薄膜瞬态热流计和微型瞬态薄膜热电偶的制造和测试技术、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表面测量技术及传质实验技术、燃料电池负载控制技术、微通道实验技术等,掌握了全被动式微小型燃料电池混合对流传热规律,得到了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传质特性和强化措施,提出了全被动式微小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优化设计方案。本项目执行三年期间共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三项,发表文章三十五篇,其中SCI二篇,EI十二篇,ISTP二篇,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和成果指标。后续还将有成果陆续发表。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基于SSVEP 直接脑控机器人方向和速度研究

DOI:10.16383/j.aas.2016.c150880
发表时间:2016
2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DOI:10.19650/j.cnki.cjsi.J2007019
发表时间:2021
3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基于混合优化方法的大口径主镜设计

DOI:10.3788/AOS202040.2212001
发表时间:2020
4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DOI:10.11908/j.issn.0253-374x.19265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基于抚育间伐效应的红松人工林枝条密度模型

DOI:10.12171/j.1000–1522.20200057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传质机制及调控策略

批准号:21303243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袁婷
学科分类:B0905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螺旋桨式”阴极结构的被动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

批准号:61076105
批准年份:2010
负责人:张宇峰
学科分类:F0407
资助金额:34.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纯甲醇进料自适应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传质与电化学反应耦合规律研究

批准号:21276158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张海峰
学科分类:B0809
资助金额:8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自适应式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

批准号:61176109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刘晓为
学科分类:F0407
资助金额:6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