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是我国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研究县域特色产业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借鉴当前被日本地理学界公认的地域生态论的基础上,完善具备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区域特色产业研究要素综合集成、动态系统分析方法。立足对我国重点大城市周边县域特色产业的演进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剖析产业内外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强度;通过关键因子比较分析,归纳产业发展模式并探究不同发展模式的空间分异规律;结合典型案例调研,解析大城市周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机理;以经济社会统计和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识别不同发展模式的区域效应;最后阐述和论证合理选择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路径的思路以及优化调控手段。本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研究的深度和科学性,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自项目实施以来,研究组瞄准对我国大城市周边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状态的客观把握和规律总结,围绕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关键影响因素的共栖关系、发展模式的演化机理、发展路径的优化调控等研究主题,积极推进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分析集成、成果发表,基本上完成了项目预定的目标和内容。具体的研究进展包括:(1)梳理了国内外县域特色产业形成和演化机理研究的新进展,分析了地域生态论在我国相关研究的适用性,基于地域生态论构建了县域特色产业演化机理研究框架。(2)实施了环京津、环广深、环上海典型地区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构建了适用于多尺度转换分析的三大都市区县域特色产业研究基础数据库.(3)比较了三大都市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的分异特征,总结归纳出了三大都市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4)分析了影响三大都市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子,完成了县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动态分异评价与模式解析。(5)基于关键因子影响途径和影响强度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发展模式的形成和相互演化的机理,提出了特色产业优化发展路径和政策导向。以本项目研究工作为基础,研究组共发表学术论文16篇(含SCI论文1篇),参编国际学术专著一册,与日本学者合作申请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科学研究费补助项目1项,为河北省县域经济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科技支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全模式全聚焦方法的裂纹超声成像定量检测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差异的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模式研究
面向中亚区域的新疆特色产业选择与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生态文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长时段视域下县域城镇化的路径、模式与重构——基于河南省巩义市600年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