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隙区纬度上南极中山站的光学可覆盖极光卵午后扇区。利用该站极光现象综合观测的午后段数据和卫星数据,以数据处理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正午极光的分类及其粒子沉降的磁层源区特征、午后多重极光弧的产生机帛以及午后极光脉动的形态特征和调制机制,在正午和15MLT热点两个重要区域极光研究上作出我国的贡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金属锆织构的标准极图计算及分析
电沉积增材制造微镍柱的工艺研究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新型卫星降水产品在黄河源区的适用性分析——以SWAT模型为例
午后极光亮斑的可见光特征及其南北极对比研究
基于大规模极光事件检索的极光发生规律与伴随现象研究
纤毛虫形态和形态发生的实验研究
基于聚类分析的不同形态极光的产生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