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南方土壤酸化加剧,影响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双季稻高产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土壤的不同酸化处理,系统研究双季稻各主要生育时期的根系形态(包括:根量、根粗、根体积、主根及侧根数量、根重、根长、根系解剖特征等)、根系分布、根系氧化力、根系氮素吸收特点及相关代谢酶活性(包括: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等)、根系生长激素(包括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细胞分裂素(CTK)等)、根系pH以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阐明土壤酸化对双季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土壤酸化条件下双季稻的高产栽培及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针对我国南方土壤酸化加剧,影响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吸收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双季稻高产品种为材料,通过全生育期浇灌酸水进行土壤酸化处理以及苗期水培处理,研究探明了土壤酸化对双季稻根系生长、氮素吸收与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揭示了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土壤酸化严重影响双季稻根系生长,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条件下双季稻生育前期根系保护酶活性升高,IAA、GA、ZR等激素含量增加,全生育期根系长度和根系活力下降,根系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下降;植株株高降低,生育期延长,吸氮量下降,物质生产量下降,产量降低。当土壤pH下降至5.0以下时,双季早晚稻产量下降明显,土壤酸化对双季稻的影响主要在幼穗分化期以前。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酸化的反应存在差异。水培试验结果还表明,与水体酸化相比,土壤酸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更大,土壤酸化导致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是影响水稻生长的重要原因。通过项目资助,发表论文3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名,吸纳2名博士研究生参与工作,参加学术交流9人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土壤酸化对双季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增密节氮栽培对双季稻根系特征和氮素吸收的调控效应及其机制
水稻根系泌氧与根际土壤氧环境互作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
油菜素内酯协同硝酸盐调控甘蔗根系生长与氮素吸收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