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蜉科是蜉蝣目内第一大科,种类超过全目已知种数的四分之一。然因虫体微小、种类繁多、分类体系多变以及分类特征稀少等原因,对此类蜉蝣的分类研究和系统发育重建国内外都很薄弱。本研究拟对我国大陆此科蜉蝣开展系统全面的采集、饲养、成幼虫对应和分类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系统发育关系重建,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我国四节蜉的种类概况、多样性变化、特征演化样式、稚虫的生态适应特征及其变化、科级和属级分类单元之间可能的进化关系,从而为探讨我国蜉蝣区系、蜉蝣目在昆虫纲中的地位、目内主要支系之间的进化关系、蜉蝣目的生物地理学以及水生环境中蜉蝣稚虫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提供新信息和新解释。
四节蜉科是昆虫纲蜉蝣目内第一大科,对其的了解和分类是蜉蝣系统学的重要方面。本课题的开展和实施,较大地提升了对我国蜉蝣的认识,描记的种类从过去的30种增加到100种以上,还有大量标本有待分类。从现有标本来看,我国的种类十分丰富,至少在300种以上。.在项目实施的4年中,本课题组采集了大量标本,采集地点涵盖国内外,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浙江、山西、湖北、安徽、上海、海南、北京、西藏、吉林、江西等地,在江苏境内采集的地方更多也更频繁,一些同行也送来了大量标本,省份涵盖内蒙古、陕西、澳门、广州、福建、云南、四川、新疆等地,共有20个省份、3个国家,数量至少在5万号以上。经过这几年的采集,我们在以下的若干年中都有大量的标本进行鉴定。有些标本已进入国家数字动物标本资源库。.课题组对上述标本进行了初步分类,并在形态和分子水平对它们当中的一些种类进行了研究。其中二翅蜉科二翅蜉属以前只知8种,而目前已知约30种,仍有一些标本待定。四节蜉科的研究较困难,但目前已基本掌握其属征,通过饲养等办法,大部分属的成虫与稚虫特征已基本掌握。.在培养学生方面,本课题组共培养毕业硕士生3名,在读研究生6位,其中一位是博士研究生。.在成果方面,四年中共发表了论文6篇,出版专著2部,地方性调查5个。其中的专著《中国蜉蝣概述》对我国常见蜉蝣及其门类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图示,并提供了十分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和检索表,建立起了我国蜉蝣的基本框架。本书是我国蜉蝣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出版和发行相信是我国昆虫分类研究的重要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之一。论文“Changfa ZHOU. 2013. A species list of Chinese mayflies (Insecta: Ephemeroptera). Pp. 167–225, in K. Tojo, K. Tanida and T. Nozaki (eds.): Biology of Inland waters, Suppl. 2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symposium of the benthological society of Asia).”也显著提高了我国蜉蝣以及水生昆虫的地位与水平。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2017年冬季斯科舍海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变动研究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链接表示及预测方法
我国煤矿顶板运动型矿震及诱发灾害分类、预测与防控
黏粒阳离子交换量估测模型的优化研究
中国大陆蜉蝣目短丝蜉总科分类及蜉蝣目起源和演化研究
中国大陆北方主要水系间蜉蝣分类比较研究(昆虫纲:蜉蝣目)
食肉目熊超科动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中国码绢金龟属Maladera系统学研究(鞘翅目:金龟科:鳃金龟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