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通过研究土壤1,2,4-三氯苯(TCB)和菲污染物诱导蚕豆、拟南芥幼苗细胞的DNA损伤及其错配修复(MMR)基因的分子行为,探讨土壤中该污染条件下植物幼苗8-氧-鸟嘌呤(氧应激损伤产物)、DNA加合物和DNA链断裂的毒性响应规律及其剂量-效应关系,阐明上述2种污染物对植物MMR系统特定基因突变和PCNA(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基因表达的分子行为影响,筛选和确认敏感生物标记物,建立分子生态毒理学模型,开发新型DNA分子标记物技术。为我国环境质量评价、化学物质毒性评价以及土壤污染修复效果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祁连山天涝池流域不同植被群落枯落物持水能力及时间动态变化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
温和条件下柱前标记-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枸杞多糖中单糖组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细胞中DNA错配修复的生物化学研究
DNA损伤胁迫下酿酒酵母细胞间通讯的分子机制
细胞周期及MMR系统对Cd胁迫下拟南芥DNA损伤的响应机制
DNA错配修复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