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边缘的太阳风源区的观测分析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74148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80.00
负责人:何建森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北京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姚硕,王新,张磊,陈文磊
关键词:
辐射强度扰动的传播间歇喷流的驱动日冕对流活动区边缘太阳风起源
结项摘要

太阳风外流是太阳向日球层输送物质和能量的重要方式,其起源机制一直是空间物理和空间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位于中低纬的活动区边缘是太阳风的一种源区,其辐射比冕洞强很多,因此便于观测源区发生的瞬时活动现象。目前研究仍有如下3个问题尚待解决:辐射强度扰动传播现象的本质(波动外传或物质外流)存在争议;驱动色球和日冕间歇喷流的机制不清楚;还未讨论太阳风净外流与日冕对流的关系。本项目将以上述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利用SDO和Hinode卫星对源区的观测数据,分析辐射强度扰动传播伴随的谱线参数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理论预测比较,确定传播现象的本质;分析色球和日冕间歇喷流的联系、伴随的波动以及喷流前后的位形变化,探讨分量磁重联对驱动喷流的作用;分析日冕对流中热外流和冷回流的动态循环过程,探索日冕对流与太阳风净外流的关系。本项目力争通过上述分析揭示活动区边缘太阳风起源的关键特征,为发展太阳风起源理论模型提供观测依据。

项目摘要

太阳活动区边缘是太阳风起源的重要源区之一。近年来多颗卫星 (Hinode, SDO, IRIS) 对太阳大气的光谱、成像观测,为了解活动区边缘的物理过程提供了观测平台。本项目从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的角度,研究该区域日冕物质的供应和流失、日冕磁重联对波动的激发作用、色球的可压缩磁流体湍流特性等。重要成果有:研究揭示活动区边缘日冕物质的供应和流失可以是以间歇的、交替的方式进行;模拟研究活动区边缘日冕磁重联的后效,首次提出喷流同时激发三种磁流体力学波的机制;观测指出色球存在可压缩湍流即能通量近似平衡的相向传播的阿尔芬扰动和慢磁声扰动;由观测发现过渡区谱线在爆发性事件中的自吸收现象,给出色球磁重联加热电离太阳大气的证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我们认识活动区边缘的太阳风起源所包含的重要方面:在色球上的湍动加热和磁重联加热、在日冕里的波和磁重联的耦合及其对初始太阳风加热加速的影响。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DOI:10.7498/aps.70.20210004
发表时间:2021
3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基于协同表示的图嵌入鉴别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DOI:10.3724/sp.j.1089.2022.19009
发表时间:2022
4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DOI:10.3969/j.issn.1005-2542.2020.02.009
发表时间:2020
5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肝癌多学科协作组在本科生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作用及问题

DOI:10.3969/j.issn.1008-794X.2018.07.019
发表时间:2018

何建森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高速太阳风源区的紫外观测研究

批准号:40574064
批准年份:2005
负责人:夏利东
学科分类:D0411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太阳新浮现活动区射电辐射的观测研究

批准号:1137303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印
学科分类:A1601
资助金额:8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太阳活动区中多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

批准号:11903050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侯义军
学科分类:A16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高速太阳风源区的磁场和动力学演化

批准号:40674081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张军
学科分类:D0411
资助金额:3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