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二次发生的地下过程及其内部驱动机制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171417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65.00
负责人:尚占环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兰州大学
批准年份:2011
结题年份:2015
起止时间:2012-01-01 - 2015-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巩建峰,丁玲玲,任国华,后源,邓斌,程晓月,袁丰,陈晓鹏,潘建玲
关键词: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毒杂草地下过程与机制黑土滩二次发生
结项摘要

"黑土滩"二次发生这一新问题的出现,使青藏高原三江源区"黑土滩" 治理工作面临着更多困难。针对青藏高原 "黑土滩"二次发生地下过程与内部驱动机制,从"黑土滩"二次发生的毒杂草原位爆发及人工植被迅速衰弱两个特点入手;通过野外调查/监测、原地模拟、室内分析等途径;采用土壤学、化学生态学、繁殖生态学、微生物学、13C/15N同位素标记以及模型分析等方法,研究:(1)"黑土滩"二次发生过程中毒杂草和人工种植的禾草的土壤种子库、无性繁殖体库持久性和更新力;(2)毒杂草植株体化学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酶改变作用及禾草的影响;(3)肥料添加的激发效应及土壤养分变化引起"黑土滩"二次发生的营养动力学机制;(4)"黑土滩" 二次发生过程中地下组分变化模型。以期通过四年的上述研究工作,揭示地下生物/生态变化驱动"黑土滩"二次发生的根源性机制,为青藏高原三江源区7000多万亩"黑土滩"治理工作提供科学基础。

项目摘要

“黑土滩二次发生”是人工改建“黑土滩”后再次退化,又沦为“黑土滩”的现象,使高寒地区退化草地治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该课题主要研究“黑土滩二次发生”的地下生态机制,包括(1)“黑土滩二次发生”过程中,毒杂草、人工禾草土壤种子库贡献差异。(2)毒杂草化感作用对土壤、土壤微生物、人工种植的禾草的影响。(3)、土壤养分变化下,毒杂草与建植的人工草地植物的响应差异性。(4)、植被根系与“黑土滩二次发生”的关系。. 课题通过4年野外调查、实验室测试、数据分析等工作,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和成果。(1)人工草地改建能够改变“黑土滩次生毒杂草”群落演替方向,或能启动和引导“黑土滩”自我恢复的进程,这取决于后期管理的投入,当前的实地案例证据表明,这种后期管理至少需要20年,缺乏管理的人工草地将迅速衰退并导致“黑土滩”二次发生。(2)人工翻耕等措施激活了大量毒杂草的长期型土壤种子库,潜在的加速了“黑土滩二次发生”。(3)“黑土滩二次发生”后的土壤养分库有一定的损失,改建的人工草地根系碳、土壤糖等缺乏,难以维持人工植被持续性。(4)毒杂草化感抑制作用是导致人工禾草退化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控制是防范毒杂草死灰复燃的重要方法。(5)毒杂草比人工禾草更适应在低氮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因此要保持禾草的优势性,必需不断的投入进行,或者压制毒杂草的优势。(6)毒杂草通过根际分泌次生代谢物改变土壤微生物,特别是真菌,进而改变土壤环境,使得土壤环境更有利于毒杂草的繁殖与滋生。(7)土壤养分、毒杂草化感、毒杂草种子库三方面使得“黑土滩人工草地”更趋向于“黑土滩二次发生”。(8)发表中SCI论文12篇,CSCD论文15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2次,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获得发明专利2项。. 课题首次提出以“黑土滩二次发生”的视角理解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治理-再退化’的现象;并从地下生态学机制诠释了“黑土滩二次生”必然性与可控性;提出了人工干扰(特别是人工草地)用于“黑土滩”退化草地治理工程中,应该注重启动和引导“黑土滩”自我恢复;指出采用人工草地改建“黑土滩”的治理模式需要更多的评估,特别是对“能否实现后续管理投入”方面。总体上,该课题实现了研究目标,加深了对“黑土滩”退化与恢复的认识,并为青藏高原7000多万亩“黑土滩”治理、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硬件木马:关键问题研究进展及新动向

DOI:
发表时间:2018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DOI:10.3799/dqkx.2020.083
发表时间:2020
5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江河源区“黑土滩”次生毒杂草植被形成过程及内部驱动机制研究

批准号:30600426
批准年份:2006
负责人:尚占环
学科分类:C160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三江源区退化草地"黑土滩"植物功能群时空动态与模拟模型

批准号:41161084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李希来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50.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3

三江源区"黑土滩" 恢复治理中几种适宜栽培草种丸粒化技术研究

批准号:30760160
批准年份:2007
负责人:李希来
学科分类:C1602
资助金额:16.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中秃斑块的水热空洞效应及其加速草地退化的机制

批准号:41671508
批准年份:2016
负责人:尚占环
学科分类:D0716
资助金额:7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