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PE)位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但发病机制未明,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免疫失调被认为是PE的发病机制之一。母胎界面存在树突状细胞(DC),对维持妊娠是必须的。我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SC)能够到达母胎界面处,改善PE样小鼠模型的症状,且可调节DC。miR-181a在PE患者MSC中高表达。miRNA调节MSC的多种功能。推测:高表达miR-181a的MSC通过TGFβ信号途径影响MSC,引起母胎界面DC的免疫应答改变,导致免疫平衡失调,诱发PE的发生和发展。正常MSC移植治疗使PE母胎界面的免疫平衡重建。本项目将阐明miR-181a修饰的MSC治疗PE样模型小鼠时,母胎界面处的免疫状态和妊娠状态;揭示miR-181a对MSC功能与表型的影响以及调控机制;探索在母胎界面处MSC调控DC的功能和信号通路。本项目的完成将为揭示PE的发病机制和寻求新的有效防治方法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
(1)发现了miR-181a调节间充质干细胞(MSC)平衡局部免疫机制方面的新机制,提出了子痫前期(PE)发病机制的新见解。前期发现重度PE胎盘与正常胎盘组织中的microRNAs表达存在差异,其中miR-16、miR-29b、miR-195、miR-26b、miR-181a、miR-335和miR-222在PE胎盘中显著升高。基于这些现象,确证在PE患者脐带和蜕膜来源的MSC中miR-181a也高表达。为此证明了miR-181a可通过调节MSC细胞TGF-β通路影响MSC细胞的增殖以及miR-181a通过调节MAPK通路影响MSC细胞免疫调节功能。(2)发现了PE患者蜕膜MSC(dMSC)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能调控母胎界面dMSC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影响子痫前期的发生。进一步发现,PE患者dMSC和正常人dMSC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包括miR-16、miR-29b及miR-30a等。发现在dMSC细胞中高表达miR-16能抑制dMSC的增殖活性,引起dMSC的G0/G1期阻滞并且抑制其对血管新生的调节功能。这些功能的改变都与PE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3)建立了获取MSC的新方法。优化了组织消化酶的配方,改进了传统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提高了MSC细胞的得率。建立了Th1小鼠PE模型,发现MSC移植能显著降低PE小鼠的血压、尿蛋白水平及胎吸收率。MSC移植也能减轻肾脏和胎盘的血栓形成。(4)发现了TLR3 的配体—Poly(I:C)预处理的 MSC具有更好免疫调控功能的新机制。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TOLL 样受体(TLRs)的活化能够影响 MSC 的分化、增殖、迁移、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其免疫调节功能,但其机制迄今不明。我们发现 TLR3 的配体—Poly(I:C)预处理的 MSC 能更有效地改善小鼠的炎症症状及其免疫功能,提高生存率。并且Poly(I:C)刺激可显著下调 MSC 中 miR-143 的表达,miR-143通过靶向TAK1,进而促进免疫调节分子的表达。提示,Poly(I:C)能通过抑制 miR-143 的表达促进 MSC 的免疫调节功能。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MiR-145 inhibits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via PAK4-dependent pathway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Tim-3+Treg细胞在母胎界面聚集并调控母胎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miR-335调控的间充质干细胞影响HIV-1感染者母胎界面免疫平衡机制的研究
母胎界面树突细胞TLRs表达及其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研究
小于胎龄儿(SGA)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