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λ为最近发现一种具有抗HIV-1活性的新型干扰素,体外实验表明,其对HIV-1 R5感染人巨噬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其剂量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但机体内IFN-λ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之间的相关性尚未知。本项目将比较艾滋病人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IFN-λ的表达差异,并通过采用HAART治疗控制艾滋病病程进展,同时检测艾滋病人经HAART抗病毒前、后1、3、6月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FN-λ的表达水平,揭示体内IFN-λ的表达与艾滋病病程进展(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临床分期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HAART抗病毒治疗对IFN-λ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上CD4受体、协同受体,以及胞内Ⅰ型干扰素介导的抗HIV-1病毒因子,如IFN-α、IFN-β、APOBEC3G/3F和microRNA等,探讨IFN-λ在体内可能的抗HIV-1机制。
IFN-λ为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抗HIV-1活性的新型干扰素。通过HIV-1感染人巨噬细胞的体外实验发现,IFN-λ3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上调多种干扰素调节因子(IRF)和Toll样受体(TLR),激活胞内抗病毒因子(ISG56, MxA, OAS-1, A3G/F, Tetherin)的表达,具有比IFN-λ1/2更强的抗HIV-1活性。而检测艾滋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这些指标发现,IRF、TLR以及胞内抗病毒因子的表达被HIV-1抑制,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的表达。治疗后,虽然病人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高,HIV-1病毒载量显著降低,但在治疗一个月时,IRF、TLR和胞内抗病毒因子仍维持在低水平,直到治疗3个月时才明显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这些数据表明临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病人机体内天然免疫的恢复。而抗HIV-1的miRNAs不同,即使在治疗6个月时,miRNAs的表达仍低水平表达,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IFN-λ在机体内的抗HIV-1机制,并为临床开展免疫性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另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通过异性性接触和同性性接触感染HIV的新发感染者具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和不同的CD4、病毒载量相关性,为下阶段进一步开展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混合感染的艾滋病人天然免疫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芍甘附子汤加味对CIA寒证大鼠IFN-γ和IL-17A表达的影响
补肺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研究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毒感染后疾病进展和治疗的动力学模型与研究
针对中国艾滋病病人的特异性治疗抗体的开发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我国性病病人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城乡艾滋病高危人群规模和风险水平估计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