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铝盐污泥做基质的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艺及机理

基本信息
批准号:513783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77.00
负责人:胡文容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山东大学
批准年份:2013
结题年份:2017
起止时间:2014-01-01 - 2017-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肖洪地,孟盼盼,邵媛媛,纪雁,韩飞,李政,徐杭州
关键词:
生物强化给水厂污泥农村生活污水脱氮除磷人工湿地
结项摘要

In view of the high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in rural domestic sewage, drinking-water treatment sludge-based constructed wetland is proposed to build, and bioaugmentation is used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GB3838-2002) Ⅲ class. Additionally, the goal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the sludge can be achiev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to build dynamics and thermodynamics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for sludge. In addition, efficient adsorption condition is optimized. Best use mode of sludge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matrix composition, filling method, adsorption saturation test. Biological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study of 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A reliabl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process is built to strengthen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effect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helping to speed up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China.

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含量较高的特点,本项目拟通过构建给水污泥为基质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同时进行生物强化处理,实现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的标准,同时实现给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对给水污泥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解析,阐明给水污泥吸附磷的动力学、热力学机制,优化给水污泥高效除磷的条件;通过考察给水污泥与其他基质填料的组合、填充方式及吸附饱和性,进行堵塞调控研究,建立给水污泥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填料的最佳利用模式;通过考察生物强化给水污泥做基质的湿地的脱氮机理及降解途径,阐明生物强化脱氮除磷机制;建立一套可靠、有效的运行工艺,获得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加快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

项目摘要

项目执行期间,受资助人针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氮、磷含量较高的现状,城市给水厂污泥亟需有效处理的问题,发明了一种利用富含铝盐的给水厂污泥作为原料烧制陶粒的新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内四个典型给水厂(玉清,雪山,鹊华,三合)污泥的理化特性及磷吸附特性,确定了污泥制备陶粒的可行性,为新型陶粒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明确了给水厂污泥比例和焙烧条件对陶粒性能的影响,探明了制备良好机械特性及吸附性能陶粒的工艺参数;明确了环境因素、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对给水厂污泥陶粒吸磷性能的影响,利用多种线性拟合方式,揭示了给水厂污泥除磷动力学机理。.将所开发的给水厂污泥陶粒作为主要基质,接种实验室高效脱氮功能菌群,建立了新型生物强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该工艺克服了传统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效率低,水力停留时间长等缺陷,在有效提高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同时,确保生活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在新型人工湿地系统构建过程中,筛选出与给水厂污泥陶粒最匹配的湿地植物,考察基质组合、填充方式、吸附饱和性等工艺运行参数,优化污泥陶粒基质的利用方式;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跟踪分析投加功能菌群在人工湿地中的迁移及演化规律,推导生物降解途径,阐明生物强化给水污泥脱氮除磷机制。该课题一方面实现了给水厂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另一方面强化了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实现了氮、磷等污染物质的高效去除,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该课题共完成英文论文9篇,其中6篇已发表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Technology、Clean Soil Air Water、Fresenius Environmental Bulletin、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和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均为SCI论文】,JCR一区1篇,二区2篇,他引72次,平均影响因子2.918;完成研究生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正在审理中1项;培养博士3人(与国外联合培养1人),硕士4人,做国际会议报告2次。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22-0221
发表时间:2022
2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DOI:10.7606/j.issn.1000-7601.2022.03.25
发表时间:2022
3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DOI:10.5846/stxb201912262800
发表时间:2020
4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DOI:10.3864/j.issn.0578-1752.2019.03.004
发表时间:2019
5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DOI:10.19336/j.cnki.trtb.2020112601
发表时间:2021

胡文容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西部地区利用人工湿地集中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过程中低温微生物研究

批准号:41161092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钟艳霞
学科分类:D0112
资助金额:55.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

基质-植物-蚯蚓配置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效果及机理研究

批准号:40901257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徐德福
学科分类:D0711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潮汐运行强化总氮脱除机理研究

批准号:51308536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吴树彪
学科分类:E1002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4

多级人工湿地-塘组合处理鄱阳湖区农业径流机理及工艺优化

批准号:51169006
批准年份:2011
负责人:王全金
学科分类:E1007
资助金额:52.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