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幸存者的创伤后成长心理机制及其干预的研究

基本信息
批准号:71073156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28.00
负责人:张雨青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批准年份:2010
结题年份:2013
起止时间:2011-01-01 - 2013-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张宁,吴坎坎,刘寅,陈正根
关键词:
社会适应后果社会支持干预研究心理机制创伤后成长
结项摘要

近些年来,国际创伤领域的研究表现出从关注创伤所导致的消极病理性范式到同时关注创伤所带来的消极和积极心理影响的整合范式。本研究主要从"培育积极的力量"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汶川地震发生之后幸存者在应对创伤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心理变化(创伤后成长)及其发生、发展的心理机制。研究将采用定性研究(访谈编码、问卷编制)和定量研究(问卷调查、认知实验)相结合,横断研究和追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发适用于中国被试的创伤后成长测评工具,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性别、民族等)、人格变量(感恩、乐观性等)、情绪变量(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认知变量(思考过程、认知评价策略等)以及社会支持等情境变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以及被试的创伤后成长情况与其社会适应后果(就业状况、学习状态、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以期建立中国被试创伤后成长的理论模型,同时结合干预实验研究开发出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从而促进幸存者恢复和创造更好的生活。

项目摘要

本研究采用质性与量性研究相结合,纵向调查与横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伤后成长的发生情况,内容,影响因素及其内部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国自然灾难创伤后成长量表。结果显示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呈正相关。除此之外,感知到的社会支持、积极情绪、积极的应对方式、心理韧性和反思与创伤后成长也呈正相关。在创伤后成长的内容上,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可知,中国自然灾难幸存者的创伤后成长主要包含以下五个维度,分别是:珍惜与憧憬,独立与成熟,良好的心境,人际关系的改善,对社会的积极信念,这与目前国际常用的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的内容和维度有一致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创伤后成长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广泛存在,且其同样受到人口学因素、人格因素和认知加工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其在内容与结构上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创伤后成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为中国本土化的后续的相关研究和心理援助等实践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3.030
发表时间:2015
2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DOI:10.16506/j.1009-6639.2018.11.016
发表时间:2018
3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DOI:10.3969/j.issn.1003-0077.2018.11.009
发表时间:2018
4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DOI:10.3785/j.issn.1008-973x.2022.05.013
发表时间:2022
5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地震作用下岩羊村滑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研究

DOI:10.16285/j.rsm.2019.1374
发表时间:2020

张雨青的其他基金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意外创伤者创伤早期认知加工机制及其心理干预模式的实证研究

批准号:71371180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刘晓虹
学科分类:G0106
资助金额:56.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基于家庭的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干预模式的构建及效果评价

批准号:81803104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胡晓林
学科分类:H1822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海南重大自然灾害后快速心理危机干预及服务网络建设的研究

批准号:30860082
批准年份:2008
负责人:郭敏
学科分类:C0911
资助金额:24.00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4

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机制及干预

批准号:81330029
批准年份:2013
负责人:张建宁
学科分类:H0910
资助金额:290.00
项目类别: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