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乳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乳腺癌淋巴转移途径的更深入了解,迫切要求影像医学提供对肿瘤前哨淋巴结的精确定位,以避免采取淋巴结广泛清扫手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但目前常用的两种定位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存在安全性、有效性等缺点,并且不能用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随着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快速发展,超声微泡在定位前哨淋巴结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常用的超声微泡如磷脂微泡、白蛋白微泡也存在稳定性差的缺点,尚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本课题将采用靶向肿瘤淋巴管内皮细胞高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_3)的载阿霉素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超声微泡这一稳定、载药性能优良、安全、组织相融性好的超声微泡造影剂来定位前哨淋巴结,并结合低频超声及靶向技术对淋巴结内转移性肿瘤进行鉴别与治疗,建立一种集显像与治疗功能于一体的超声造影剂,从而为保乳微创手术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引导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围绕“新型超声微泡定位与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研究内容进行包括靶向载药微泡制备、体内外显像与治疗实验等研究,解决了PLGA超声微泡显像效果差、易聚集的问题,实现了良好的兔淋巴结显像;同时,我们在微泡上装载了药物以及CT/MRI造影剂,成功实现了多模态、多功能超声分子显像;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针对超声图像处理的需要,研发了多个图像处理软件,并成功实现成果向企业转化;针对新型微泡制备的需要,我们还研发了一套微泡制备仪器;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制备技术,我们还实现了超声微泡专利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上述研究成果参与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重庆市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主研人为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文章12篇,其中两篇影响因了大于7;主研人参与的与新型超声微泡相关的研究文章11篇,其中3篇影响因子大于10;项目主研人及课题组成员多次在国际、国内大会上发言。本研究项目已培养研究生2名、博士2名、国际留学研究生1名;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研究期间,先后获得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及 “重庆市五四青年红旗手”称号,并成为了 “中华医学会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等称号。在本基金的支持下完成的工作获得同行业相关专家教授的认可,课题负责人被邀请参与了2011年“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973项目、中加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此外,主研人还进一步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连续项目、教育部重点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等多项基金。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气载放射性碘采样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藤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基于图卷积网络的归纳式微博谣言检测新方法
极地微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进展
光声/超声双模态多功能相变纳米粒定位、评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载药治疗转移淋巴结的研究
靶向载药微泡联合超声靶向微泡破裂技术对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抗前列腺癌超声微泡长循环靶向定位释放载药系统的研究
新型载药微泡研制及其靶向治疗肿瘤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