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高压的季节变化对亚洲季风环流、季风爆发及我国夏季旱涝有很大影响。目前的研究多数聚焦在其由冬向夏的季节性北移以及季节转换之后的东西振荡上,对于其移动机制也主要是强调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而对其北上高原之前,4月底5月初从西太平洋洋面上空通过分裂重建迅速西进至中南半岛南部这一季节转换的关键阶段研究甚少。本项目拟将观测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以由冬至夏转换季节南亚高压西进中的重建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由冬向夏对流沿亚澳"大陆桥"北进、中南半岛对流活动、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热状况与南亚高压重建的关系,运用全型垂直涡度方程讨论空间非均匀加热在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的作用,重点研究其重建机理,揭示其重建过程对南海夏季风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概念模型。该研究有助于加深理解南亚高压与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旱涝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本项目以由冬至夏转换季节南亚高压西进中的重建为出发点,分析了由冬向夏对流沿亚澳"大陆桥"北进、中南半岛对流活动、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热状况与南亚高压重建的关系,运用全型垂直涡度方程讨论了非绝热加热在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的作用,揭示了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可能机制及其与亚洲南部夏季风的关系。获得如下结果:.1) 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可能机制: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实际上是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生成加强、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反气旋相对减弱的重建过程,其主要促发因子是亚洲南部大气非绝热加热状态的改变。随着对流沿亚澳“大陆桥”北移,中南半岛对流建立,上升运动加强,高空辐散加剧,反气旋在其南部生成,南亚高压初步建立。5月,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西部对流加强,南亚高压加强北抬,其东侧经向气流增强,使该处大气环流对潜热加热的响应达到定常状态,在南海上空产生明显的向赤道气流,低层产生向极气流。这种垂直配置加强了南海地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南海夏季风爆发。.2) 4-5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过程的年际变化特征:南亚高压建立偏早年其建立过程时间长(短),中南半岛高空反气旋环流强(弱)。当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立发展较早(晚)时,南亚高压建立较早(晚)。南亚高压建立偏早(晚)年,孟加拉湾东部-中南半岛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因此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的早晚对后期亚洲南部夏季风的爆发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3) 南亚高压重建过程中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维持及消亡的可能成因: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对反气旋环流中心的维持及消亡起主要作用。当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化小于0,且绝对值减小,反气旋环流随之减弱,乃至消亡。前期冬春季节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分布,引起了后期Walker环流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了中南半岛至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大气热力状况及上升运动,最终导致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环流的演变差异。.上述成果深化了对由冬向夏季节转换关键时期南亚高压建立过程的认识,为深入研究南亚高压与亚洲热带夏季风建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为亚洲热带季风监测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本项目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 4篇,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6篇。另有2篇在投。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5名。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硫化矿微生物浸矿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贝叶斯统计模型的金属缺陷电磁成像方法研究
能谱联合迭代重建在重度肝硬化双低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热带季节内振荡与南亚高压季节内振荡之间相互作用
南亚高压次季节尺度异常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进退的机制研究
夏末日本海高压形成机理研究
南亚高压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在印度与东亚夏季风相互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