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纳米材料而发展的各种生物传感器,对生命分析和医学快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将有机/金属杂化纳米材料的特异性、ECL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反应的高选择性结合起来发展新型高效的ECL生物传感器。在合成形貌和大小可控的有机/金属杂化纳米材料基础上,对纳米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使之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以自组装,层层组装以及包埋法等方法,将生物分子与纳米材料相结合,构建仿生纳米界面。利用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纳米仿生界面上生物物质与纳米材料的作用机制,发展新型的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电极、纳米材料、生物物质之间的电荷传输、物质迁移、光电转化特性,阐明电致化学发光机理。为临床诊断、生物分析、环境卫生等领域提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
基于功能纳米材料而发展的各种生物传感器,对生命分析和医学快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项目使用超声、水热和溶剂热等方法制备了多种羟基喹啉金属、1-(2-吡啶偶氮)-2-萘酚金属和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利用紫外、红外、电化学等分析方法测试了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光学、电学和电化学发光等性质。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发光机理,筛选出具有稳定电化学发光性质的纳米材料。在此基础上,以层层组装以及包埋法等方法,将生物分子与这些纳米材料相结合,构建仿生纳米界面。采用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纳米仿生界面上生物物质与纳米材料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一系列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成果在Biosens. & Bioelectron. J Phys. Chem. C等杂志上发表,拓展了功能纳米材料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本项目共发表和接收发表与本基金相关的论文19篇,其中影响因子3.0 以上的论文9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一种光、电驱动的生物炭/硬脂酸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在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有机-无机杂化型纳米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超声组装掺杂半导体纳米材料与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
DNA甲基化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DNA羟甲基化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