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对稻飞虱、棉铃虫等常发性害虫大发生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对迁飞性害虫的回迁为害的研究却极为罕见,尤其对我国三代粘虫这种偶发性害虫的间歇性暴发机制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本项目拟通过多学科交叉(如地理学、边界层气象学、天气学、生态学等),借助卫星图像解译、大气中尺度模拟和GIS应用,综合高空和地面风温场、作物信息与虫情及相关地理信息做大区域的空间分析和三维轨迹分析,对我国三代粘虫暴发这种小概率事件的机理及其早期预警开展探索性研究,以期明确地形、气候、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对东北粘虫夏季种群的回迁、降落的影响,阐明东亚迁飞场的Pied piper效应与华北三代粘虫暴发的因果关系及三代粘虫大发生种群的形成机制,包括导致大规模集中降落的特定天气系统、天气过程和界面过程的时空特征及其与落区分布的关系,形成可操作的三代粘虫暴发的灾变预警指标,从而为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和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应用雷达研究粘虫迁飞规律
粘虫迁飞降落分布模型的研究
我国东北地区昆虫迁飞场的中尺度模拟和迁飞轨迹分析
粘虫、褐稻虱迁飞行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