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耐盐性不同的滩涂野大豆和栽培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为材料,选育耐盐性强、性状优良、适宜我国沿海滩涂及盐渍地区种植的栽培大豆新品系。从盐胁迫下维持离子稳态的角度,在整体、细胞和亚细胞的不同水平上,研究大豆耐盐杂种后代耐Na+、Cl-能力提高的生理机制;着重以功能定位于液泡膜上的GmCLC1和GmNHX1,以及质膜上的SOS1等重要耐盐基因为切入点,利用Southern杂交、半定量RT-PCR或Northern杂交、重组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菌种对植株的遗传转化、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Western Blot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上述基因在盐胁迫下转录及翻译水平上的差异、亚细胞定位和盐激响应,揭示用滩涂野大豆提高栽培大豆耐盐性的分子机理。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当归补血汤促进异体移植的肌卫星细胞存活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甘肃省粗颗粒盐渍土易溶盐含量、电导率与粒径的相关性分析
大豆耐盐相关基因GmNACx在大豆耐盐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大豆耐盐性遗传及耐盐种质创新的研究
大豆耐盐基因精细定位及标记辅助选择
大豆根系盐胁迫基因表达谱的解析和耐盐基因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