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过渡及重金属离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无法有效识别。多通道分子探针是将多种信号基团组装在同一个主体分子上,通过多种输出信号组合,可有效识别不同客体,是分子识别领域的前沿课题。由于后过渡及重金属离子属于软Lewis酸,本课题首次将软Lewis碱-硒、二茂铁环蕃及荧光基团组装成多通道分子探针,旨在通过荧光、电化学及比色信号有效识别后过渡、重金属离子。研究内容包括:1、合成含荧光基团的硒杂二茂铁环蕃,通过调节骨架、穴径等改变配体性质;2、合成其后过渡、重金属离子配合物,研究荧光、电化学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3、研究配体及配合物的77Se NMR谱,结合多核多维、变温NMR谱对溶液结构进行表征;4、结合晶体结构及理论计算,探寻出分子探针的设计及选择性规律,从中优化出针对不同客体的探针分子。相关研究将为发展针对后过渡、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多功能化学传感器的探索和应用提供基础。
多通道分子探针是将多种信号基团组装在同一个主体分子上,通过多种输出信号组合,可有效识别不同客体,是分子识别领域的前沿课题。由于后过渡及重金属离子属于软Lewis 酸,本项目首次将软Lewis 碱-硒、二茂铁环蕃及荧光基团组装成多通道分子探针,旨在通过荧光、电化学及比色信号有效识别后过渡、重金属离子。本项目选择了萘,蒽,苯,芴,8-羟基喹啉,吡啶,1,3-硫氮杂茚,1,3-苯并二氮唑,1,2-苯并吡喃酮, 菲罗啉,罗丹明等11类荧光基团,共合成22个硒杂二茂铁环蕃配体和71个开链及荚醚类二茂铁硒醚配体,都经UV、FT-IR、NMR、FL、MS、电化学和元素分析表征,解析了42个配体的单晶结构。用这些新配体与过渡金属离子(Pd2+、Pt2+、Ag+、Cu2+、Cu+、Hg2+、Zn2+、CuX)反应制备了65个配合物,这些配合物都经UV、FT-IR、FL、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解析了30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77Se NMR和电化学。结合理论计算深入研究了构效关系,总结出配位原子种类,荧光基团、环径、金属离子的氧化性等关键影响因素,筛选出含蒽、亚铜簇、苯和8-羟基喹啉基团的4类主体分子对不同后过渡金属、重金属离子研究其选择性及灵敏度,结果发现:1)含Se/O、Se/N、Se/N/O多种配位原子的体系对Cu2+、Zn2+ 、Hg2+ 、Cd2+、Ag+具有高选择性,对Cu2+、Zn2+检测限可达 8.64×10-6 M,6.62×10-6 M; 2)研究首次发现硒杂二茂铁环蕃主体分子可采用三阶非线性作为识别Cu2+、Hg2+金属离子的信号,此结果为多通道分子探针的设计开启了新的路径。.本项目在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获得重要进展,已发表SCI期刊学术论文12篇,国际学术会议论文10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件。SCI影响因子大于3的论文7篇,达到并超过计划预期的成果。形成了“基于二茂铁碲醚的亚铜簇合物的构筑及催化性质研究”和“光引发多功能材料”两个新的学术增长点,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氟化铵对CoMoS /ZrO_2催化4-甲基酚加氢脱氧性能的影响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二维材料的自旋-轨道矩研究进展
惯性约束聚变内爆中基于多块结构网格的高效辐射扩散并行算法
手性氮杂二茂铁环蕃的设计合成及其应用研究
二茂铁基五元杂环分子和单原子桥联双二茂铁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
二茂铁基多氮杂环离子探针的构建及重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氧化还原型双核茂铁咪唑环蕃类受体分子的合成和氟离子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