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人工林,它们是北半球森林碳汇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对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植被,对人工林的研究很少。以往对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通常假设森林植被具有均一的林龄,很少考虑森林的年龄结构。因而,可能导致对全球碳收支估算的偏差。本项目拟在我国最大的国营机械化人工林基地开展土壤呼吸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揭示不同类型、不同林龄的人工林土壤呼吸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区分土壤微生物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呼吸在不同林龄、不同类型的人工林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量;估算不同类型人工林在不同林龄每年通过土壤呼吸向大气释放CO2贡献量。其研究对于精确估算我国人工林的CO2源汇功能,减少森林碳汇功能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我国人工林的固碳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未来的CO2减排或碳贸易政策提供基础资料。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路基土水分传感器室内标定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疏勒河源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特征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不同林龄云南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研究
不同林龄和栽培代次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素矿质化特征研究
温带森林土壤呼吸组分特征及其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不同降雨强度对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伐桩区土壤呼吸的影响及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