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管理的需求也日益突出。本项目以鄱阳湖流域典型城市集水区为对象,在定量分析城市暴雨径流特征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城市面源污染处理的经验,利用现场和室内实验,以及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植生滞留槽类型LID为例,研究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和雨水管理技术- - 低冲击开发(LID)对暴雨径流洪峰削减和污染物去除的机理,深入探讨污染物迁移动力学特征和水力学特征,重点考察本土植物种类、土壤配比、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等因素对LID效率的影响,进而形成植生滞留槽类LID的设计和应用技术参考报告。本项目地域针对性强,且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有待取得突破的前沿领域。研究成果为鄱阳湖的保护、江西省"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和LID在国内的应用奠定基础。
海绵城市的大力推广背景下,低影响开发LID技术体系的应用研究急需加强。本项目选取鄱阳湖流域及典型城市-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基础上,结合模拟分析流域的降水时空特征、城市集水区暴雨径流特征的基础,得出结论为南昌城市集水区降雨径流污染较严重,路面径流污染严重于停车场与屋面径流污染相;降雨径流污染物的浓度与EMC变异性均较大;降雨径流污染存在不同程度的初期冲刷效应,其冲刷强度与降雨事件和污染物种类有关。利用室内模拟实验,以及SWMM模型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生滞留槽为代表的LID,对暴雨径流洪峰削减和污染物去除的机理,重点考察5种本土植物种类、不同土壤配比、内部存水区IWA结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污染物(营养盐、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而植生滞留槽水量消减的主要机理蒸发和蒸腾过程。在此基础上,选取在南昌象湖风景区进行停车场设计改建过滤型植生滞留槽,并将继续进行现场监测。本项目地域针对性强,研究成果为推动LID的应用和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湖北某地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病例对照研究
多源数据驱动CNN-GRU模型的公交客流量分类预测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HPLC 与 HPCE 结合测定复方湿生扁蕾胶囊中 6 种化学成分含量
2000-2016年三江源区植被生长季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区域雨水径流源头控制关键参数及其确定方法研究
重污染化工企业面源与事故污染控制初期雨水池设计理论研究
城市道路雨水生物滞留净化排放原理与技术研究
绿色屋顶雨水滞留能力变化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