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郊区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上海为例

基本信息
批准号:4150118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20.00
负责人:申悦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15
结题年份:2018
起止时间:2016-01-01 - 2018-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孙斌栋,张欣炜,林娟,史明纯,马同翠
关键词:
城市空间活动空间社会空间时空间行为郊区
结项摘要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a classical research issue in urban geography. Since the activities of resid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diversified and personalized,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paradigm of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which is based on people's residential space, appears to be insufficient.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ization, due to complex driving forces of suburban growth in China, Chinese suburb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spaces where different types of communities and diverse population coexist, so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from a perspective of people's activity spac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space-time behavior, from a people-based spatial research paradigm, and study methodologies on activity space. Taking Shanghai as a case area, using first hand activity dairy survey data of suburban residents, this research delineates and measures individual activity spaces, and the build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of "people-activity space-social space", to study activity space patterns of diverse populatio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with different activity space patterns, and extract the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in Shanghai suburbs. Aiming at to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to understand suburban space and people in suburbs from a human-oriented perspective.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在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背景下,传统的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研究范式显得有所不足。在快速城镇化和郊区化的过程中,在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形成了高度异质化的郊区空间和多元化的社会群体,所产生的复杂问题有待于从居民的活动空间出发,理解郊区的社会空间分异模式。本研究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对时空间行为理论背景下的活动空间方法论进行梳理。以上海市为案例,利用郊区居民活动日志调查一手数据,在对活动空间进行刻画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的研究框架,分析不同人群的活动空间特征,以人群透视活动空间;分析不同活动空间对应的人群特征,以活动空间透视人群;进而构建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提炼上海市郊区的社会空间分异模式。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郊区空间和郊区中的人。

项目摘要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研究的经典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研究范式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本研究围绕如何基于活动空间开展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这个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城市郊区这一研究对象,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取居民个体行为的一手数据,建立上海市郊区居民日常活动与出行数据库,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系统的梳理了郊区空间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提出了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了基于时空间行为方法论的郊区空间研究框架。在研究范式方面,将国际已有研究总结为三种类型,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研究强调人们在其活动空间中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研究强调将活动空间本身视为分异的对象,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研究强调时间维度与新型数据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在实证研究方面,首先从不同群体出发,关注女性与男性、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大学生与居民,以及不同生命历程群体的活动空间特征与差异;其次从不同的行为模式出发,探讨行为模式与人群之间的关系;最后聚焦于职住关系、就医行为、社区满意度、活动时空弹性等行为侧面,深度挖掘人群、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丰富与深化了对郊区居民日常活动和社会空间的理解。在实践应用方面,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研究居民对于社区生活圈在功能维度和情感维度的需求,探讨郊区社区生活圈的构建与优化策略。研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为-空间互动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城市地理学郊区研究的方法论,推进了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实现郊区空间优化和社区生活圈构建提供了研究依据。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DOI:10.17521/cjpe.2019.0351
发表时间:2020
2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DOI:10.18402/resci.2020.12.01
发表时间:2020
3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环境类邻避设施对北京市住宅价格影响研究--以大型垃圾处理设施为例

DOI:10.11821/dlyj020190689
发表时间:2020
4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灾情况下客流疏散能力评价

DOI:
发表时间:2015
5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敏感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演化SD模型

DOI: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1.04.003
发表时间:2021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日常生活空间视角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以广州为例

批准号:41901194
批准年份:2019
负责人:胡锦灿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5.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

中国“全球城市”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以上海为例

批准号:41501170
批准年份:2015
负责人:肖扬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20.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

中国城市新移民社会空间研究:分异、融合与管控—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例

批准号:40971095
批准年份:2009
负责人:李志刚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30.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多时间尺度下郊区居民活动空间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以上海为例

批准号:41871166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申悦
学科分类:D0109
资助金额:58.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