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合作繁殖系统的进化机制是行为和进化生态学领域的热点,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青藏高原草甸荒漠气候恶劣、植被贫乏,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本项目以这一极端环境为背景,选择其特有优势物种地山雀(Pseudopodoces humilis)为研究模式,探讨在极端环境下,合作繁殖系统的特征和适应方式。我们将就合作繁殖强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帮助者的广义适合度与帮助决定,合作系统的后代性比调控,亲权偏态的方式这4个方面的关键理论问题,进行预测并予以回答。研究结果将:(1)提供在极端环境条件下,鸟类合作繁殖系统时空变异方式的长期性资料。(2)阐明极端环境鸟类合作繁殖行为的进化与适应机制,以期丰富和发展鸟类合作繁殖行为的理论体系。
鸟类合作繁殖系统的进化机制是行为和进化生态学领域的热点,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青藏高原草甸荒漠气候恶劣、植被贫乏,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地理区域。本项目以这一极端环境为背景,选择其特有优势物种地山雀(Parus humilis)为研究模式,探讨在极端环境下,合作繁殖系统的特征和适应方式。2009-2012年期间,我们就合作繁殖强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帮助者的广义适合度与帮助决定,合作系统的后代性比调控,亲权偏态的方式这4个方面的关键理论问题,进行预测并予以回答。我们发现,(1) 合作繁殖的强度与上一年的降水量密切相关,(2)帮助者发生的具有性别和年龄特异性,雄性1年龄个体更可更成为帮助者,(3)选择亲属作为帮助者是雄性应对失去父权风险的一种策略,(4)婚外后代更可能是雄性,(5)在恶劣条件下,地山雀的双亲照顾策略以亲鸟牺牲后代为代价来换取自己的存活为特征,(6)雌性喜欢亲属作为婚外性伙伴。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在极端环境条件下,鸟类合作繁殖系统时空变异方式的长期性资料,初步阐明了极端环境鸟类合作繁殖行为的进化与适应机制。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水氮耦合及种植密度对绿洲灌区玉米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特征的调控效应
基于LBS的移动定向优惠券策略
青藏高原--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演化枢纽
住区生物滞留设施土壤生境与种植策略研究
青藏高原地山雀社会系统的亲属结构:扩散促进了合作繁殖吗?
两种长尾山雀合作繁殖行为发生的规律及机制研究
青藏高原极端环境下地山雀的种群调节:外源和内源因子的联合作用
雅鲁藏布江中游高山雀形目鸟类的繁殖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