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性早熟是真性性早熟中最多见的类型。虽然近年国内采用滋阴泻火为主的方法治疗儿童特发性性早熟在临床上和机理研究上均有一定进展,但所采用的动物模型,均与临床上特发性性早熟的发生有较大不同,尚无相关中医证型的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接近人体神经内分泌昼夜节律的金黄地鼠,模拟自然条件变化,利用光照周期改变,提前启动仓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之功能亢奋,阴阳失衡,肾阴虚相火旺,青春期提前发生,建立性早熟中医相关证型动物模型。并应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宏观活动、形态学到微观蛋白及基因水平,验证由于光照周期改变所引起的性征发育提前动物模型符合"阴虚火旺"的证型;并根据"以药测证"的方法,结合相关指标的表达,应用滋阴泻火中药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估,反证性早熟动物模型的证型客观性,为中医药干预儿童性早熟的机理研究提供更好的动物平台。
目的:采用金黄地鼠和SD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两种动物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相关神经肽及其受体的影响;探讨光信号改变诱发的动物中医证型是否初步符合“阴虚火旺”证型,为后期“以药测证”反证该证型提供动物模型。.方法:2日龄金黄地鼠分为正常组(50lux)、16小时弱光组(50lux)、16小时强光组(350lux)、20小时强光组(350lux),28日龄取材;2日龄SD大鼠分为正常组(50lux)、12小时强光组(350lux)、16小时强光组(350lux)、20小时强光组(350lux),青春期启动时和青春期后期取材。观察记录一般精神状态、毛色、进食量、饮水量,计算体重增长水平、子宫、卵巢、睾丸湿重及器官指数,光镜下观察性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下丘脑GnRH、GnIH(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Mel1c(褪黑素受体1c型),垂体GnRH受体、GnIH受体以及子宫、卵巢GnRH受体的mRNA表达变化。.主要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大部分光照组金黄地鼠出现躁动不安、易激惹状态,皮毛光泽度差,进食量、饮水量减少,大便干,体重偏轻等类似阴虚火旺证候表现。.2、光照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增加,雄性金黄地鼠睾丸湿重及器官指数显著增大,血清T含量显著升高,下丘脑Mel1c表达显著下降;雌性金黄地鼠子宫内膜上皮厚度和最大卵泡直径显著增加,但血清E2含量下降;二者下丘脑GnIH mRNA表达均有上升。.3、光照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增加,雄性SD大鼠20小时强光组睾丸下降时间提前,在青春期启动时体重偏轻,青春期后期体重增加显著;雌性SD大鼠16小时强光组阴门开启时间和建立两个规则性周期的时间提前,但各组雌鼠在子宫、卵巢器官指数和形态学发育水平,以及下丘脑GnRH、GnIH mRNA,垂体GnRH受体、GnIH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与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可使金黄地鼠出现躁动不安、皮毛光泽度差、体重偏轻等阴虚火旺表现。.2、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可形成雄性金黄地鼠提前发育模型,但雌性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相关神经肽呈现抑制状态。.3、光照条件的改变会影响雌性SD大鼠阴门开启时间,16小时强光照使其提前,12小时强光照使其延迟。.4、光照时间延长、强度增加不会造成两种动物子宫、卵巢、睾丸组织病理性损伤。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常用哮喘动物模型的建立
蛹期薜荔榕小蜂的琼脂培养
抗焦虑障碍药物非临床药效学评价体系探索
Ordinal space projection learning via neighbor classes representation
基于纳米铝颗粒改性合成稳定的JP-10基纳米流体燃料
性早熟阴虚火旺证与GnIH-GPR147和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功能紊乱的关系及中药的调控作用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滋阴泻火方干预RFRP-3参与光周期改变致性早熟动物模型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脾阴虚证的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