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独特景观单元,不同时空布局的淤地坝,其沉积物赋存的信息记录了坝控区域侵蚀环境变化过程。本研究在小流域尺度选择典型淤地坝,采用^137Cs计年、差分GPS测量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手段,通过采集沉积物剖面样品,分析坝地沉积物剖面^137Cs、粒度、C/N、土壤有机碳、容重、电导率等要素分布特征,探求单坝控制区域侵蚀/沉积强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并筛选坝地沉积物中具有侵蚀环境指示意义的敏感性指标,研究坝系(多坝)沉积物与流域侵蚀环境时空格局的响应机理,明确小流域尺度降雨、土地覆被格局和土壤侵蚀过程间关系。本研究为土壤侵蚀这一重要地表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在理论上加深对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关系的认识,在实践上对目前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本研究在小流域尺度选择典型淤地坝,采用137Cs计年、差分GPS测量及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等手段,通过采集沉积物剖面样品,分析坝地沉积物剖面137Cs、粒度、C/N、土壤有机碳、容重和土壤水分等指标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沉积物剖面137Cs出现明显的峰值,标志为1963年的侵蚀性降雨淤积;(2)羊圈沟流域1979-2004年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052.1 t•km-2•a-1,属于中度侵蚀;(3)单坝控制区域1955-1963年侵蚀产沙模数为6871.9 t/km2 a;(4)在流域侵蚀强度上,1984年、1996年和2006与1980年相比,平均土壤侵蚀强度分别降低15%、22%、38%。研究结果从多尺度评价了坝系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降雨和土壤侵蚀过程间的关系,理论上加深对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关系的认识,实践上对目前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氯盐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的黏结试验研究
淤地坝赋存信息解译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演变及驱动机制
黄土高原淤地坝对流域侵蚀过程调控机理研究
基于淤地坝赋存信息的小流域侵蚀与泥沙输移特征研究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泥沙来源对侵蚀环境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