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补偿方案调整后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变化,以及与就医经济风险的联动关系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基于规范的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1、运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原理,将门诊方案调整敏感人群和不敏感人群进行分类,追踪两组人群的门诊就医行为差异的年度变化,进而量化补偿方案年度调整后参合农民门诊就医行为年度变化;2、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将不同年度住院病人中基本信息和患病情况基本一致的病人进行配对,分析不同年度间住院就医指标的差异,进而量化补偿方案年度调整后参合农民住院就医行为年度变化;这样为后续建立联动模型奠定基础。3、在明确测量参合农民就医经济风险的基础上,运行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进行就医行为变化与就医经济风险分布的关联规则分析,进而建立参合农民就医行为变化与就医经济风险之间的联动关系模型。为科学设计和调整新农合方案,以及下年度筹资的测算奠定基础。
本研究通过系统文献梳理,发现针对新农合补偿方案调整后参合农民的就医行为变化,以及与就医经济风险的联动关系的研究不多,但却是政策实施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基于规范的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研制了4项关键技术:1、运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原理,研制了量化补偿方案年度调整后参合农民门诊就医行为变化的关键技术;2、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制了量化补偿方案年度调整后参合农民住院就医行为变化的关键技术;3、借鉴形成自身的就医经济风险变化测量技术;4、运行数据挖掘和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建立参合农民就医行为变化与就医经济风险之间的联动关系模型。同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上海浦东新区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政策设计、实施与评价阶段,用以预测改革对参合农民就医行为以及就医经济风险改变的作用,以及追踪评价对参合农民就医行为和就医经济风险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入选新区“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本研究阶段成果支撑的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项目申请并获得2013年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结构演替与分叉研究评述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就医行为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疾病风险的影响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的脑卒中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政策工具视角下居民就医行为与分级诊疗实现路径研究
我国输入性传染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