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为主震-余震型,余震活动水平仍可能达到6.5级左右,余震密集活动可能会持续2个月左右。利用这次地震强度大,余震分布宽和多的特点,选择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方法,融合地震监测方法,沿龙门山山前(彭灌断裂)断裂的主要监测点进行流动台站或定点观测,收集相关资料。主要采样点是都江堰- - 彭州- - 安县- - 江油等山前代表性站点,开展可变定期观测,观测时间暂定为一年。分析各种方法的地震响应和信息,探索地震发生前后的时间序列响应规律,研究多方法地震余震趋势分析,研究汶川大地震后的地下介质物性变化特征,分析地震后地下构造的活动性,以及余震空间分布变化等时空信息。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地震数据网的实时信息,在余震前后寻找异常痕迹,从总体趋势上研究构造活动性,并对活断层近期的结构形态和运动过程进行科学推测。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涡度相关技术及其在陆地生态系统通量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基于ESO的DGVSCMG双框架伺服系统不匹配 扰动抑制
柔性基、柔性铰空间机器人基于状态观测的改进模糊免疫混合控制及抑振研究
前件变量未知的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
龙门山断裂带晚第四纪大地震复发行为研究
基于卫星PS-DS InSAR的龙门山断裂带滑坡监测与反演
汶川8级大地震电磁异常现象和强余震关系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及盆山耦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