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纹折麻蝇与其寄主东亚飞蝗的相互作用:免疫防御与调控

基本信息
批准号:30970473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29.00
负责人:王世贵
学科分类:
依托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批准年份:2009
结题年份:2012
起止时间:2010-01-01 - 2012-12-3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唐斌,陶兰,黄淑娟,毛钟鸣,郑辉真,蔡来来
关键词:
相互作用线纹折麻蝇调控机理免疫防御东亚飞蝗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线纹折麻蝇及其寄主东亚飞蝗为模式系统,(1)采用亲和层析技术纯化蝗虫血淋巴中的凝集素、酚氧化酶原等免疫识别模式受体;免疫荧光标记结合亲和组织化学分析明确抗原、抗原决定族的分布部位;(2)用冷冻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分析,研究蝗虫包囊作用形成的过程和细节,明确蝗虫对折麻蝇幼虫的免疫防御机制;(3)研究折麻蝇寄生东亚飞蝗后,对蝗虫免疫系统、生长发育、营养水平、呼吸代谢、内分泌激素、生殖等的影响,明确折麻蝇对蝗虫的免疫抑制及生理调控作用;(4)通过对折麻蝇幼虫的口腔分泌物、幼虫代谢物或腺体分泌物、体表粘附物(含雌蝇生殖附腺分泌物)等潜在的免疫调节因子进行结构和功能分析,来探讨其可能的免疫抑制与调控作用,以明确折麻蝇寄生蝗虫的内在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结果不但可以揭示寄生性蝇类与其寄主相互作用的内部奥秘,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空白,同时为蝇类天敌的人工培养和利用、蝗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线纹折麻蝇及其寄主东亚飞蝗为模式系统,1)研究了东亚飞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主要免疫组分,对东亚飞蝗的酚氧化酶原进行了基因克隆及表达研究;2)利用显微观察、冷冻切片结合免疫组化分析等手段,基本摸清了线纹折麻蝇寄生东亚飞蝗的生理过程及细节; 3)研究了线纹折麻蝇寄生对东亚飞蝗细胞免疫的影响,发现寄生后东亚飞蝗的血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并且血细胞团聚及破裂现象显著增加;4)研究了线纹折麻蝇寄生后对东亚飞蝗免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寄生后的东亚飞蝗包囊黑化能力、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包囊黑化能力中重复寄生与单独寄生间存在显著差异,酚氧化酶活力重复寄生与单独寄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溶菌酶活力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线纹折麻蝇寄生后能显著降低寄主的免疫能力,主要是使寄主的包囊黑化能力、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但对溶菌酶活力影响不大;5)研究了线纹折麻蝇寄生后对东亚飞蝗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寄生后的亚洲小车蝗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显示线纹折麻蝇寄生后对寄主蝗虫有一定的生理调控作用;6)研究了线纹折麻蝇寄生后对东亚飞蝗繁殖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寄生后的东亚飞蝗卵巢重量、卵粒数量均显著降低,重复寄生与单独寄生间并不存在差异,而精巢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线纹折麻蝇寄生后能显著降低雌性蝗虫的繁殖潜力;7) 研究了线纹折麻蝇对寄主的选择性,发现因个体蝗虫较大,折麻蝇对寄主的选择性不明显。而以线纹折麻蝇的另一适合性寄主——亚洲小车蝗为对象,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线纹折麻蝇寄生后能显著降低寄主的免疫能力,主要是使寄主的包囊黑化能力、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但对溶菌酶活力影响不大;经寄生后的亚洲小车蝗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显示线纹折麻蝇寄生后对寄主蝗虫有一定的生理调控作用;线纹折麻蝇寄生后能显著降低雌性蝗虫的繁殖潜力。研究结果不仅可以揭示双翅目寄生性蝇类与其寄主的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案。

项目成果
{{index+1}}

{{i.achievement_title}}

{{i.achievement_title}}

DOI:{{i.doi}}
发表时间:{{i.publish_year}}

暂无此项成果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其他相关文献

1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坚果破壳取仁与包装生产线控制系统设计

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8.21.004
发表时间:2018
2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

DOI:10.15986/j.1006-7930.2017.06.014
发表时间:2017
3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结核性胸膜炎分子及生化免疫学诊断研究进展

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20.05.013
发表时间:2020
4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空气电晕放电发展过程的特征发射光谱分析与放电识别

DOI:10.3964/j.issn.1000-0593(2022)09-2956-07
发表时间:2022
5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人β防御素3体内抑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内植物生物膜感染的机制研究

DOI:
发表时间:2017

王世贵的其他基金

批准号:30300042
批准年份:2003
资助金额:21.0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批准号:31270459
批准年份:2012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批准号:71371187
批准年份:2013
资助金额:57.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1

基于microRNA调控的东亚飞蝗繁殖与免疫权衡策略研究

批准号:31270459
批准年份:2012
负责人:王世贵
学科分类:C0303
资助金额:1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2

绿僵菌干扰飞蝗CaN调控途径解除飞蝗免疫研究

批准号:31471824
批准年份:2014
负责人:曹广春
学科分类:C1406
资助金额:8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3

东亚飞蝗腹部的骨骼肌肉系统

批准号:39370104
批准年份:1993
负责人:虞佩玉
学科分类:C0402
资助金额:5.00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4

东亚飞蝗适生区遥感提取方法与预测模型研究

批准号:41801338
批准年份:2018
负责人:赵龙龙
学科分类:D0113
资助金额:24.20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