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乙型流行性脑炎在我国部分地区有流行上升的趋势,有必要对这种现象的流行生态学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的控制,一直被认为是作为降低人群感染率、控制乙脑流行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本研究在我国水稻种植合并乙脑流行区内,结合经典的媒介生物学及宿主动物生态学调查的基础上,把地理信息空间学及空间建模技术应用于流行区内三带喙库蚊媒介指数的地理信息时空生态学分析,深入研究三带喙库蚊在流行区域内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风险的时空生态学特征。本研究不但能很清楚地显示流行区域内媒介种群何时、何地可能会对人群形成威胁,从而指导采取有效的生态环境干预、免疫接种、蚊虫防制等防控措施,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乙脑的传播与流行;而且可以为揭示乙脑在某些地区重新暴发或流行上升的生态学机制提供媒介生物学依据。
三带喙库蚊作为中国重要的乙脑传播媒介,其种群密度与感染情况的空间分布对于乙脑的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分别在中国南北不同乙脑流行地区,对猪圈内三带喙库蚊种群与感染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地理环境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对比。研究表明:第一,在南方水稻种植区域与北方的旱作种植区,猪圈内媒介种群密度都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即地理位置接近地区媒介种群密度也相近;第二、猪圈内媒介感染指数在空间维度上缺乏相关性,即空间位置上相互邻近的猪圈在媒介感染指数方面缺少相互影响;第三、南方地区猪圈内媒介密度主要受水稻的种植影响明显,而北方地区猪圈内媒介密度主要受旱作及果树的种植影响明显;而且猪圈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明显影响两个地区猪圈内三带喙库蚊的种群密度;第四、在北方的山西省地区,猪圈内媒介感染情况仍存在,而且其媒介感染指数主要受猪的饲养数量及其与乙脑病史中阳性村庄距离的影响。本研究对于揭示乙脑传播媒介的种群密度及感染情况在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地理环境相关性、南北方媒介种群密度及感染指数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地理环境因素的差异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乙脑及其媒介防控提供了空间生态学依据。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要素
自然灾难地居民风险知觉与旅游支持度的关系研究——以汶川大地震重灾区北川和都江堰为例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青藏高原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时空结构与构造演化
三带喙库蚊产卵信息素研究
蝙蝠在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环中的作用探讨
三带喙库蚊滞育、自育与激素作用的研究
上海地区三带喙库蚊种群动态模型和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