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开展研究。建立豚鼠和大鼠哮喘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酶联免疫法,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等方法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4、5、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糖皮质激素受体以及白细胞介素4、5、基因表达等有关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阳抗寒合剂治疗哮喘的重要机理是通过下调全身和局部白介素4、5、基因的过强表达,影响转录出的白介素4、5、含量,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的浸润、聚集,活化和脱颗粒,从而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生物炭用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和溶解有机质特性的影响
多酸基硫化态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电解水析氢应用
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形成过程中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变化特征
府河-白洋淀硝酸盐来源判定及迁移转化规律
中国前胡属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兼论药用前胡品种的分子鉴定及其替代种源的找寻
中国简管蓟马族分类修订及系统发育关系重建
中国斑叶蝉族分类研究
中国甘蔗亚族的分类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