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持久、长距离迁移、生物富集和放大等对生态系统的毒理效应的多溴联苯醚(PBDEs)及其有潜在毒理效应的主要替代物有机磷阻燃剂(OPs)已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本项目拟以北江水源支流,龙塘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土壤和沉积物中PBDEs和OPs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并引入多介质质量平衡模型,揭示研究区域的电子垃圾拆卸所产生的PBDEs和OPs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归趋等环境行为,并定性定量的评估污染源所能产生的环境危害的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壤和沉积物中PBDEs和OPs浓度分布;土壤或沉积物中PBDEs和OPs浓度变化趋势与其空间分布距离的数模函数,定性污染源的主要污染区域;土壤和沉积物中PBDEs和OPs赋存状态及赋存量;引入多介质质量平衡模型,揭示PBDEs的迁移转化机制、途径及其通量,定量污染源区的PBDEs对北江水源的输出及产生的生态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为研究电子垃圾拆解所释放的溴代阻燃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影响,在自然基金委的资助下,本研究采集分析了广东清远电子垃圾集中拆解区域的农田土壤、树叶及沉积物中PBDEs、HBB、DBDPE、OPFRs等。研究分析了P其区域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及单体分布;污染物的环境归趋、土壤赋存、生态风险等。具体研究结果为:(一)电子垃圾拆解区的溴代阻燃污染物浓度石角镇为628~4700 ng/g、龙塘镇为954~31444 ng/g、洲心镇为480~1326 ng/g、源潭镇为896-1462 ng/g。PBDEs是最主要的溴代污染物,DBDPE次之。表层土壤(0~10 cm)的∑23PBDEs、BDE209赋存量分别为324 吨、223 吨。归趋分析显示,大气干沉降和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污染输入途径,雨水冲刷和土/气交换次之,其通量分别为29.5 kg/year和1.8 kg/year;PBDEs的环境降解为13.3 t/year,水土流失量为0.414 t/year。(二)土壤中的OPFRs浓度值为23.3~77.6 ng/g,沉积物的浓度值为15.3~50.0 ng/g。相对应得龙塘河及其附近河流表层沉积物中PBDEs和BDE209的含量分别为8.88~200 ng/g和7.13~109 ng/g,整体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HBB的含量除S9点(2.76 ng/g)外,其它点的浓度值均接近检测线。DBDPE主要分布在龙塘河龙塘和石角段。(三)树叶及其表层降尘的BFRs研究结果显示,树尘的BFRs浓度为51.9~9966 ng/g、树叶中BFR的浓度为2.14~144 ng/g,均低于大气颗粒的BFRs值。树叶中低溴联苯醚(三到五溴联苯醚)的组成分布与大气中低溴联苯醚相似,而高溴联苯醚(六到十溴联苯醚)与树尘中高溴联苯醚相似。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粗颗粒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非线性分析与计算方法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基于多模态信息特征融合的犯罪预测算法研究
基于公众情感倾向的主题公园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伏尔加庄园为例
基于细粒度词表示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
多溴联苯醚在大气-土壤-生物的迁移转化机制
多溴联苯醚、多氯联苯在典型污染地区的大气-植物交换及来源解析
多溴联苯醚在城市下垫面-降雨径流系统中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
典型地区包气带中多溴联苯醚的胶体运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