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是贵州喀斯特高温旱区正在培育的新、特、优产业,当地也有丰富的野生资源,申请小组从中选育出对干旱有极强抗性的优良株系-黔龙4号。本项目拟以该珍贵种质组培苗为对象,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与cDNA 芯片(Microarray)相结合的策略,获得干旱胁迫下火龙果的差异表达基因,克隆差异表达EST,根据其功能筛选可能的抗旱相关EST;揭示干旱胁迫下抗旱相关EST的时空表达,结合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建立抗旱相关基因的表达谱,在转录水平上解析高抗株系应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最终克隆出重要抗旱相关基因的全长序列。项目的开展,不仅对揭示这一珍贵种质高抗旱性的机制有重要理论意义,也将为全面揭示仙人掌科植物高抗逆性的机理提供重要信息;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为通过遗传工程创造抗旱新种质奠定基础;同时,项目的实施也能直接为充分、合理利用这一种质提供新思路。
火龙果是贵州喀斯特高温旱区正在培育的新、特、优产业,本项目探讨了火龙果抗旱种质应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主要结果如下:干旱胁迫下,火龙果SOD、POD和CAT等保护酶的活性都显著增强;将生根组培苗在含10%PEG的液体培养基里,进行8个时期的干旱胁迫处理,构建了SSH文库;随机挑选2112个克隆制成cDNA 芯片,经芯片杂交,获得137条无重复可用序列,有117个ESTs找到与之同源的已知基因;基于Gene Ontology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注释,97个ESTs可被GO注释,其中注释到细胞组分73个,分子功能86个,生物过程89个;利用KEGG代谢途径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归属的代谢通路,53个基因归属于49个代谢途径;采用半定量和定量RT-PCR对15个已知基因和5个未知基因的分析表明,10个已知基因,包括转录因子和功能基因,以及3个未知基因基因与抗旱相关;通过RACE克隆了过氧化氢酶(HuCAT,序列号:KF88715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HuPEPC,序列号:KF887151)和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HuXTE)的全长序列,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预测;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烟草进行功能的进一步验证,目前该工作尚在继续进行中。项目还建立了9种基因型火龙果的组培快繁技术,并对体细胞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克隆并分析了23条火龙果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的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采用半定量和定量RT-PCR 检测表明,干旱、激素(2,4-D, GA)、SA、UV等逆境处理,能激活组培苗反转录转座子转录的效应;分析了火龙果种质的亲缘关系,筛选出耐经-3°C48 h的种质;通过离体培养,创制能耐pH 4.0-4.5的突变体1个,矮化突变体3个。资助研究生1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0,有3人获国家奖学金;已发表相关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2篇。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玉米叶向值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监管的非对称性、盈余管理模式选择与证监会执法效率?
农超对接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研究
宁南山区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主要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资本品减税对僵尸企业出清的影响——基于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喀斯特山地火龙果种质耐低温关键蛋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马尾松高抗旱家系应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理
玉米抗旱种质和抗旱基因的分子鉴定
贵州喀斯特山区梨需冷量及休眠生理分子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