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H和GnRH是广泛用于不孕症促超排卵(COH)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临床发现COH结局差异较大,可能是FSH和GnRH作用相关基因变异所致。故本课题拟采用Pyrosequencing技术,分析中国人群FSHR SNPs的分布特点,用PHASE Version 2.0和DnaSP Version 3.51构建Haplotype,绘制中国人群FSHR HPMap 图谱;通过病例对照研究FSHR、ESR1和ESR2的基因变异,研究遗传与非遗传因素相互对COH结局的影响。体外,利用定点突变和转基因技术,构建FSHR 1~3 个转染细胞模型,研究新发现与表型相关SNP的功能意义。体内、体外研究相结合阐明个体COH结局差异的遗传机制,确定预测COH结局的分子标记物,建立定量模型为临床依据基因特征、年龄等非遗传因素拟定不孕症患者最佳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剂量,提高妊娠率、降低OHSS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
本项目纳入了行IVF/ICSI、年龄为18-40岁中国妇女626例,采集废弃血标本,依据自行改良方法提取DNA。用Sanger法对FSHR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启动子和ESR1的全部8个外显子、启动子进行测序。Lasergene 7.0 软件对测序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基因频率大于5%的SNPs则进行连锁平衡分析、单倍型域和单倍型构建。首次在中国人群中大样本筛选FHSR基因SNPs并确定其频率,共发现7个SNPs,包括3个新的位点(-1821G>A,ss475871789 PKUTDMCT|NM_000145.3:c.-1821G>A;-1468G>A,ss475871788,PKUTDMCT|NM_000145.3:c.-1468G>A 和 *211 T>C,ss475871790 PKUTDMCT|NM_000145.3:c.*111T>C);突变等位基因发生频率分别为:-1821G>A 76.3%,-1468G>A 48.7%,-29G>A 51.2%, 24G>T 0.5% , 919G>A 28.8%, 2039G>A 25.4% 和*111 T>C 4.6%;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6165与rs6166两位点存在强的连锁不平衡(|D’|=0.924; r2=0.72)。AA单倍型占绝大部分,频率为69.8%。100例ESR1全基因组测序共确定了14个SNPs( -215 C>G 50.5%,-264 T>C 35.50%,-671 C>A 4.59%,-229 G>A 24.50%等) .本项目研究了FSHR基因变异与IVF/ICSI结局相关性部分,共纳入546名接受体外受精的妇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年龄、BMI为协变量,以FSHR SNPs为变量,我们的研究发现BMI,exon 182、promoter 533 以及 exon 182 * 1345 T>C in exon10、1345 T>C in exon10 * promoter 533 对患者基础FSH水平有显著性影响(P=0.03、0.034、0.018、0.018、0.028)。采用有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对患者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HSS)的风险进行分析,发现919G>A位点与OHSS发生率显著相关,P=0.027。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DeoR家族转录因子PsrB调控黏质沙雷氏菌合成灵菌红素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五轴联动机床几何误差一次装卡测量方法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群落植物功能性状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研究
山核桃赤霉素氧化酶基因CcGA3ox 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超排卵中孕激素抑制卵泡自发排卵的机制研究
超促排卵对子代印记基因的影响及其遗传效应研究
补肾药促ASR不孕大鼠排卵与LH/FSH独立调控机制的研究
针刺对控制性促超排卵围着床期微血管形成和血流动力学的调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