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一些超大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的现象,我们选择北京北部山区水源地中河-库-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水系中重金属和腐殖质来源、存在状态、界面作用与区域迁移为主线,分析从大气沉降-土壤-水-悬浮物到沉积物过程中污染物的转换机理和示踪特征,以固体13C核磁共振、超滤技术、SEM、TEM,以及C,N,O,Pb同位素等方法为手段,系统地研究环境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循环过程、界面交换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环境固体中腐殖质组分的分离与表征,以及水体中胶体和纳米组分的吸附与转运机理;同时研究环境固体中重金属和腐殖质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城市水源地保护,以及水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项目于2012年1月开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1)环境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循环过程、界面交换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2)环境固体中腐殖质组分的分离与表征,及水体中胶体和纳米组分的吸附与转运机理研究;(3)环境固体中重金属和腐殖质的来源示踪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本项目严格按照原设定的计划进行,并在下述几个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的调查及科学发现;.(2)矿山环境问题及土壤颗粒物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相互作用;.(3)水界面及悬浮物、沉积物中重金属与腐殖质相互作用;.(4)大气沉降颗粒物特征及其水质与健康的影响。.. 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安全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其中,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着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我们的研究,已在土壤颗粒物中粒径、有机质与重金属关系,在大气颗粒物中有机物与重金属紧密结合关系,在沉积物颗粒物中有机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等问题上取得明显进展。特别是,我们首次发现了自然水体的悬浮物中纳米级的黑辰砂存在(呈雪花状雏晶),这为水系中Hg的甲基化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上述研究成果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们都是原始性的创新。需要基金委进一步加强支持,力争为我国水源地的保护、以及水环境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分形L系统的水稻根系建模方法研究
论大数据环境对情报学发展的影响
拥堵路网交通流均衡分配模型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卫生系统韧性研究概况及其展望
饮用水源地底泥重金属再悬浮释放与水源地水质安全研究
湖泊沉积物中腐殖质对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
盐基离子组成对黑土中“矿物-腐殖质”相互作用的影响
富硒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对芥菜富集重金属的影响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