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被认为与前额白质完整性受损有关,近来研究发现卒中后抑郁也常伴执行功能障碍,这类患者更多见额叶梗死灶,但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额叶-纹状体环路是执行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脑结构,也是情绪调节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我们在卒中后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的病例中偶然发现了额叶白质纤维束的损伤。由此,我们率先提出卒中后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新机制,即:梗死灶对额叶-纹状体环路的直接损害或与梗死灶联系的该环路白质纤维的继发性损伤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本项目拟应用多序列MR动态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额叶-纹状体环路连接性并进行纤维束重建,探讨卒中后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该环路的梗死灶损害或继发性损伤,旨在获得额叶-纹状体环路损伤介导卒中后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发生的可靠证据,获得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更为直观的指标,为确立卒中后抑郁伴执行功能障碍这一特殊的疾病群体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卒中幸存者的生活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卒中后,大量的患者出现抑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执行功能障碍被认为是认知功能损害的核心症状和首发症状。本项目动态观察了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应用多序列MR动态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内神经环路连接性并进行纤维束重建, 探讨了与卒中后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脑网络,获得了评价其病情及预后的更为直观的指标,为卒中后抑郁、淡漠及执行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线索。本课题已按研究计划完成,已发表SCI论文2篇,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篇,待发表SCI论文3篇。在该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MDRS I/P量表评价执行功能障碍的局限性,目前我们和牛津大学Departmen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更为恰当的评价方式。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 Kronecker 压缩感知的宽带 MIMO 雷达高分辨三维成像
面向云工作流安全的任务调度方法
混采地震数据高效高精度分离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污染土壤高压旋喷修复药剂迁移透明土试验及数值模拟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多模态超声特征和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损伤海马前额叶皮层环路介导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研究
前额叶-纹状体环路在重性抑郁障碍发病及缓解中的神经机制研究
海马-内侧前额叶环路损伤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miR-132调控额叶-皮层下神经环路改善卒中后痴呆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