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增加穗粒数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而增加穗粒数是基于小麦多粒种质的挖掘和创制。小麦-冰草新种质普冰3504选自小麦-冰草远缘杂交的衍生后代,具有典型的多穗粒数特征。可是普冰3504中多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利用效应研究仍是空白。本项目将采用普冰3504与穗粒数较少的品种京4839杂交构建的RIL群体对多粒性状进行QTL定位,利用GISH、FISH技术对普冰3504新种质中冰草易位片段进行鉴定,通过分析多粒性状QTL位点与冰草易位片段的关系,阐明新种质中多粒基因的来源。将普冰3504与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9个栽培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通过考察各组合的F1、F2代在多环境下的穗粒数、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性状,分析普冰3504多粒性状在协调产量三要素前提下的育种利用价值。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阐明小麦-冰草新种质中多粒基因的来源与育种效应,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与物质基础。
在小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增加穗粒数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之一。小麦-冰草新种质普冰3504选自小麦-冰草远缘杂交的衍生后代,具有典型的多穗粒数特征。对普冰3504中多粒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利用效应研究仍是空白。本项目首先以普冰3504与6个生态区小麦品种杂交F1代、F2代穗粒数的表型特征,分析了普冰3504多粒性状的遗传特征和育种价值。3个环境下的表型数据显示,普冰3504的多粒性主要受加性遗传效应所控制。F2代分离群体表明,从杂交后代中很容易选择出穗粒数高,同时保持千粒重和有效分蘖不降低的后代。杂交后代产量三要素具有很好的协调性,说明普冰3504的多粒性状在育种中的潜在利用价值。进一步采用普冰3504与穗粒数较少的品种京4839杂交构建的F7代RIL群体对多粒性状进行QTL定位,分别在小麦1AS和4AL两个染色体上定位到2个主效QTL。1AS染色体上SSR26-cfa2153区间0.83cM之内的QTL在5个环境下可以稳定检测到,单环境下穗粒数的解释表型变异度(PVE)最高达45.23%,5个环境下平均PVE为22.8%。1AS的SSR26-cfa2153区间,还存在控制有效分蘖数和小穗数的QTL,表明这一区间具有一因多效功能,是一个与小麦穗部性状相关的重要染色体区段。此外,在4AL染色体上barc1047-wmc718区间17.41cM范围之内,我们也定位到一个决定小穗数的主效QTL,在4个环境下可以稳定检测到,单环境下最高PVE达19.45%,平均PVE为10.87%。多年多点的表型数据和QTL定位结果解释了普冰3504多粒性状同时受多小穗粒数和多小穗数2个因子所贡献,遗传上主要受小麦1AS和4AL两个染色体区间所控制。这两个区间的定位尤其是1AS的染色体区段将有利于普冰3504多粒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从理论上阐明了普冰3504多粒性状的遗传基础。
{{i.achievement_title}}
数据更新时间:2023-05-31
基于一维TiO2纳米管阵列薄膜的β伏特效应研究
特斯拉涡轮机运行性能研究综述
近 40 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效应分析
2016年夏秋季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威氏棘冰鱼脂肪酸组成及其食性指示研究
小麦创新种质"普冰3558"中多粒、抗病与寡有效分蘖性状的遗传与可利用性研究
利用普通小麦-冰草异附加系5113创制携带高产、抗病等优异性状新种质
小麦农艺水分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四倍体杂交冰草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